◇约访人:李姐 女 42岁 公务员 一 那是春日里的一天,我出门办事,在公交车上倚窗而坐,看着外面一闪而过的景色。公交车停在了沃尔玛站点,这时上来一个身穿黄色绒衣扎马尾辫的小姑娘。她看起来也就10多岁吧,站在我前面用右手握住前面的座椅。突然,我眼前一亮,马上被她戴的那副色泽艳丽有特色的手套吸引了眼球。这是一副白、蓝、粉三色相间的毛线手套,在手套的手背上有一只白色的小兔子。这手套我太熟悉了,尤其忘不掉那上面的小白兔! 几年前的一个冬天的周日,读初二的女儿说要买手套,我就给她10元钱。近中午时她乐颠颠地把买回来的手套拿给我看,就是和眼前这个女孩戴的几乎一模一样的手套。我一看手套上面还有一只小白兔,就没好气地对她说:“你又不是小学生,买手套保暖就好,干吗买个带兔子的?你要是上课摆弄影响你学习咋办?!”女儿听了不高兴地反驳道:“我们班好几个同学都买了,你给我的钱不够,是我自己又添了两元才买的。”我拉下脸来说:“自己添钱也不行,你哪来的钱?自己挣钱吗?还不是爸妈的钱?真不懂事,把心用在学习上有多好!”女儿不示弱地小声嘟囔说:“我就是喜欢嘛!”“你快上高中了,要集中精力好好学习,初二是很关键的,别整没用的行不行?”“这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学习、学习,啥都和学习扯上关系,真是的!”“不服气是吧?那你为什么现在成绩下降了?”“成天就知道让我学习、学习,烦死了……”我们母女俩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地吵起来。看到女儿不示弱、不服气的样子,我更来气了。女儿刚上初中时,学习是班里的前几名,可进入初二就不行了,尤其是物理课,甚至到了厌学的地步。想到她前几天物理考试那么差,又想到我平时对她付出的辛苦,再看看眼前这个倔犟不服气的她,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于是气急败坏地上前,一把将手套夺过来,使劲地把粘在上面的小兔子拽下来扔在地上。女儿见此一下子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她哭得是那样伤心,可我仍是怒气未消,还在怨她不懂事,不争气。 二 之后好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母女关系陷入了僵局。事后我曾在心里自责过,为自己的不理智和冲动后悔,却也没勇气向女儿道歉。而眼前车上小女孩戴的这副手套,这只忘不掉的小白兔,又把我带到几年前的回忆中……在我撕掉小兔子的几天后发现女儿自己用针线歪歪扭扭地缝上了,不难想象她在缝的时候会有多么伤心,多么怨恨,又多么无奈啊!可我为什么不能帮她再好好缝一缝呢?那样矛盾也许不会那么激化。 我想起女儿咿呀学语时买回一本看图说话的小册子,我用手指着上面的小兔念道:“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她睁大眼睛似懂非懂地看着我,一脸天真的样子。以后再看这张图时,她会奶声奶气地说:“兔兔。”晚上睡觉前我会给她讲故事,其中“小白兔看家”、“小红帽”的故事很能引起她的兴趣,她睡觉时都会用不连贯的话说:“妈妈讲故、妈妈讲故……”她会经常蹦蹦跳跳地自己跑去把图画书放在我手上,有时讲着讲着也不知道我俩谁先睡着了。记得还是她刚上幼儿园时,我带她去乡下奶奶家。当时婆婆养了两只小白兔。她一去奶奶家就蹦蹦跳跳地拿青菜喂小兔,一边喂一边说:“别抢,不许打架,我还有呢……”印象深刻的是,我曾经蹲在女儿身旁指着小兔说:“你看它吃饭时多好看,不张嘴饭就掉不下来。”女儿听了,认真地点点头。以后她吃饭掉饭粒时我就会提醒她,她就会闭上嘴巴咀嚼。至今女儿吃东西都不张嘴咀嚼且不发出声音,看来这个好习惯的养成真要感谢小兔的示范效应呢! 记得那年快到春节了,婆婆把小白兔杀了。等女儿再去婆婆家看不到小白兔时,就急着问小白兔哪去了,眼里流露出焦急不安的神色。婆婆哄她说:“兔笼子的门没关好,它自己跑出去,走失了。”女儿忙问:“那它自己还能回家吗?”之后,同样的问题她又问了好多次。看她那失望郁闷的表情,我心里真有许多的不忍。 也许是幼时小白兔的故事使她记忆犹新,也许是小白兔可爱的样子再一次打动了她,看来女儿说的是心里话,是真的喜欢带有小兔子的手套。孩子喜欢小动物或许是一种天性,可女儿对小白兔的偏爱,也许是儿时产生的那份特殊情结吧! 三 车上的小姑娘也许发现了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她的手套,有些得意地将手套摆弄起来,不时地用左手动动右手套上面的兔耳朵,在她的脸上我看到了童真的满足和兴奋。而站在女孩身边的妈妈,则慈爱地看着女儿,轻声地告诉女儿“站稳了”。 看着她们母女俩,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一只五味瓶,不知是啥滋味。再仔细地看看这副手套,白、蓝、粉三种颜色搭配很是协调,手套背面的那只毛绒白色小兔有着两只夸张的长长的大耳朵,外面是白色里面是红色,当女孩手握座椅时就更加突显小白兔的魅力了。只见一只小白兔活灵活现地蹲在手背上面,两只长长的大耳朵支棱着立起来,真是可爱至极,充满童趣和活力的小兔让人感觉心情愉悦。奇怪,我当时为什么没发现这副手套如此漂亮,上面的小白兔又是如此的可爱呢?!仔细想来,我在教育培养女儿的问题上存在很大欠缺,满脑子想的是让她好好学习出人头地不会有错,因此一味地要求她抓紧时间学习。我和女儿手套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她那次物理考试不好给我留下一个心结,让我借题发挥、借故发怒罢了。 女儿长这么大,我对她的态度和情绪经常是随着她考试成绩好坏、排名前后而起落。记得有一次,刚上初中的女儿对我说:“妈妈,你知道我们同学管你这样的家长叫什么吗?叫‘三八婆’,就是爱管闲事的意思。”现在想来,以分数论成败,对她的做法怎能不存在偏激呢?在抓她的学习问题上,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排名不好就认为是不努力不认真,没有看到她努力过程中积极的一面。 听人说,日本人教育孩子有句话是:“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赐予的以外,一切都要靠自己劳动所得。”说日本的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出门就要背个小背包,里面装的是自己所用的东西。现在做父母的大多看重孩子的学习,像我这样想法的家长很多:是非成败以成绩来论处,抓学习又偏重结果不看过程,缺少肯定和鼓励,生活上大包大揽,还自以为是。以前我认为,我对女儿寄予厚望,只是为了捶打她、激励她,才采取这样极端的做法。却原来,是我错了。 关于手套一事,我的冲动之举至今从未向女儿道过歉。回想起来也许算不了什么大事,也许女儿已经忘记了,可我忘不了!我撕掉的不只是手套上的小白兔,我撕掉的是女儿的欢乐和梦想!在这里,我想真诚地向女儿说一句:“是妈妈错了!” (蓝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