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开篇陈述,追录见闻,忆及即书,正如他所言,虽是街谈巷议,野史传闻,但对人有劝诫作用。捧书在手,顿感瑰丽异常,字字皆吐光芒,灿如锦绣,引人入胜。阅一卷后,痴迷书中,爱不释手。午休未睡,一气阅毕几卷,感慨此笔记真是本奇书,继承魏晋志怪风格,故事包罗万象,短小精悍,讽刺绝妙,蕴意深刻,堪与《聊斋志异》相媲美。掩卷沉思,慢慢咀嚼,余味无穷。 纪公不单为讲故事,擅长把事理隐于字里行间,既让人陶醉于斑驳陆离的故事色彩中,又奉劝人要心怀良善,爱憎分明,扬善惩恶。翱翔其间,便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纪公的一番良苦用心。品读每则故事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若饮一壶陈酿,醍醐灌顶,甘露洒心。或叫人如何为官为人,或叫人常念感恩,或叫人多行善事,或叫人恭敬虔诚,道理不一。从中可悟出许多人生哲理,思索出一些为人处事的准则。 纪公在笔记中讲述了一则虔诚的故事:清代有位轿夫,母得病将死。听说百里之外的景和镇有良医,晓行狂奔而去求药,夜晚返至卫水河边,累得瘫软在地,恰恰河水爆满,舟不能渡,仰天大号,声泪俱下。船夫动容道,若有天道,就不会被淹死。遂解开缆绳,穿行白浪间,将其渡过。船夫和轿夫非亲非故,却一身豪气,仗义相助。这悲天悯人、济弱扶倾的情怀,即使在危及生命之时,依然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让人肃然起敬。还有轿夫的孝,不畏辗转奔波,劳力劳心。无论是轿夫还是船夫,精神皆可嘉可敬可学。他们对良心的虔诚,对人道的虔诚,给当今一些常干违背社会道德底线的人狠狠掴了一记耳光。 “身正不怕影子斜”,做人就应该堂堂正正,即使“鬼”来敲门也不怕。书中记载,雍正八年,雄县汤孝廉参加会试,忽见披发女鬼裂其卷,碎纸乱飞。汤如是说,“前生吾不知,今生则实无害人事,汝胡为来者?”鬼惊愕退步说,你不是47号?汤坦然自若答,49号。鬼谢罪而去,结果47号中邪。若不是汤心中无愧,在仓促间据理力争,下场就惨了。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就是这个道理,告诫人们“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常言道,开卷有益。多读多思,《阅微草堂笔记》书中深邃的思想便会迸发而出,只要留心有意,书中的每句话都会生辉发光,让人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