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业主,买房后却发现房屋质量有问题,不管是漏水还是建筑结构有毛病,都让人头大。遇到这些问题,业主一般只能找开发商,双方容易发生纠纷,更糟的是,有的业主会发现负责具体楼盘建设的项目公司已经人去楼空,维护自身权益更是难上加难。 如今,一种新的建筑工程质量管控新模式正在从试点走向更广的范围,这种新模式将免除业主维权的烦恼,对于建设单位而言,一方面有助于他们提升建筑质量,另一方面也将减少他们在建筑竣工后和业主之间的纠纷。 建筑工程质量管控新模式与传统建筑工程质量管控有何区别?业主遇到的哪些问题可以不找开发商,而直接找保险公司理赔?且看围绕建筑工程质量保险(Inherent Defects Insurance,下称“IDI”)的五问五答。
一问:什么是建筑工程质量管控新模式?
新模式下,建筑单位投保IDI,保险公司聘请独立的第三方质量风险控制机构(Technical inspection service,下称“TIS”),对建筑项目设计、施工和验收各阶段进行全流程质量风险检验,客观评估工程项目的质量风险,找出质量缺陷并汇报给建设单位和保险公司,跟踪施工单位整改,将建筑质量风险控制到正常水平以上,形成与监理单位共同监督的“双保险”建筑工程质量管控新模式。
二问:IDI和TIS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TIS即质量风险控制机构,是受保险公司委托,对建筑工程质量潜在风险因素实施辩识、评估、报告、提出处理建议,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减少、避免质量事故发生,并最终对保险公司承担合同责任的法人机构。
三问:我国IDI市场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经测算,如果IDI制度在我国全面推行,保费规模将达400亿元左右。
四问:实施IDI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从国际上看,IDI的核心即是TIS质量风控,能大力促进当地建筑质量水平的提升。实施IDI,保险公司会聘请TIS介入,在工程建设全流程阶段进行质量查验,控制工程质量,向保险公司及相关建设主体出具风险评估报告。TIS机构能够有效发挥专业技术咨询功能,客观评估工程项目的技术风险,不仅及早揭示风险的存在,更是建筑行业目前质量监管体系的有益补充。
五问:为推动IDI的发展,保险行业做了些什么?
为此,中保协组织编写了《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质量风险控制机构工作规范》,这是国内第一套公开发布的IDI质量风险控制机构工作规范,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未来IDI风控领域更加深入的技术规范制定奠定了基础,对通过IDI推进建筑质量风险管控新模式起到巨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