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荔枝债
——读蔡襄《荔枝谱》有感
【发布日期:2018-11-21】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可爱的莆阳大地,别样的江南水乡,一年四季,佳果不断。二三月枇杷成熟了,四五月的桃子、桑葚,六七月芒果、杨梅、荔枝轮番登场,秋天的龙眼、柿子、文旦柚,冬天的橘柚和柑橘……本地产的,外来落户的,一茬接一茬的水果,享用不尽,新鲜绿色口感好,叨不尽的口福。
众多的水果中,荔枝备受青睐。“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我们不用去羡慕,“荔城无处不荔枝”,折枝带叶的鲜荔枝任你树下品个够。莆田荔枝从唐代开始栽培,推广种植于宋,受益于蔡襄。这位廉吏不但在家乡枫亭蕉溪亲自栽种荔枝,还深入莆阳田间果园,拜果农为师,广泛搜集素材,认真考察,详细记录,于宋嘉佑四年(1059)写出《荔枝谱》,被后世誉为“世界第一部果树学分类着作”。《荔枝谱》详细记述了荔枝的历史、分布和种类,并评测了荔枝的高下。他说荔枝是绝不肯苟同的树,即使成百上千,也不会有相同的味道。他认为广东、四川荔枝早熟,肉薄而甘酸,不及福建荔枝。福建以福州最多,漳泉亦有名,然兴化最奇,莆田最佳。弦外之音,爱乡之情,拳拳殷殷,跃然纸上。今日品读《荔枝谱》,仍不禁莞尔,博学如蔡襄焉能不知“食无定味,适口者为珍”,他一生以清廉公正着称,在品评荔枝时却藏着一点点小小的可爱私心。实在是爱煞了此人,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呢?
小时候,榜头的亲戚送些荔枝到家,珍贵得不得了。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抠掉红色的外壳,露出完整白色的薄膜像胎衣包裹着果肉。一颗白白的心形或卵圆形荔枝放在掌心把玩观赏,久久不舍得吃,直到不小心弄破了内膜,果肉莹白,甜汁滴着,才一小口一小口地细舔慢品,肉厚汁多,入口无渣,甜中微酸,美味无比。
“海内如推百果王,鲜食荔枝终第一”,史上关于荔枝好吃的诗词典故很多,广为人知的莫过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天宝年间的花团锦簇,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喧嚣,千里飞骑,马蹄得得的风流烟尘,给荔枝抹上众说纷纭的色彩。隔着历史的帷幕,他人的感情,我们不必去谈。然而帝王的任性亦如热火盛夏,江山千里,人间岁月,眼角眉梢,蜜意浓情,这山山水水,你要什么,我都给你,给得起,给不起,都给你,别告诉我你不要。婉转承欢的女子,受得起或受不起的,都别无选择。报君驿路红尘意,哪管日后一个叫马嵬坡的地方,某个佛堂的后庭,一树梨花似雪,垂挂一条白绫,静静地似有若无地等待着她。妃子笑的背后,果然潜藏着人间情债,一个女人的盛极凋零。
荔枝,离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多像女人的一生。从古旧的诗词走来,长安的几番景致早就装帧为一册发黄的书页,红颜的忧伤哀怨却灵秀委婉蔓延到现在。这也许是人们特别喜爱荔枝的缘由。
荔枝是国货,野生的,却能飞上枝头变凤凰,小至人情往来,大至邦交活动,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都活跃着她的火红的身影。南越王赵佗曾向汉高祖进贡,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宋徽宗时,“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徽宗为此留诗:“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上世纪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初期,荔枝价格昂贵,寻常百姓哪敢问津,更别奢望品尝。若是央人办事,一挂新鲜的荔枝便可水到渠成。后来此风渐不流行,三五年的光景,荔枝也“凤凰”变“麻雀”,悄然“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七月的枝头,仿佛画家的一时兴起,一夜之间,红颜料淋漓泼洒,哗哗地“红云几万重”。
又见荔枝红。
少年子弟江湖老。荔枝,一种水果的乡情,在博弈的人生旅程中,带着淡淡的乡恋和浓浓的乡愁,是一种离乡的慰藉还是一种眷恋的疲惫都说不清楚,物离乡贵,但伤知音稀。
荔枝,红红白白,酸酸甜甜,像极了我们的人生,纵使成不了“陈紫、宋家香”,也要在土里扎根,在风雨中清扬,弥实而坚定,沉默而骄傲。
草木一秋人一世,“何因软语甜如蜜,皓齿无声啮荔枝”,如此优雅随意地吃荔枝能有几回呢?
(岳蕾香)
|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