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阔远的海而言,我更愿住下的是山。山是海的骨,是一生呼啸沧桑的尘终于落定。山边层层叠叠的村落,氤氲升腾的炊烟,一静,一动,缭绕着人间的悠闲与繁忙。坐看炊烟起,多数时候,那炊烟一如清风明月相和的从容与娴静,再体味一下袁宏道在《冷泉亭小记》中说的“涧水溜玉,画壁流青,是山之极胜处”,所得尽是自然的美意,一下子指缝的光阴都会变得温润起来。 炊烟是有味道的,炊烟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清早,风轻云淡,炊烟也是缥缈疏朗的模样;正午时分,柴草与灶火肆意交融,哔哔作响,炊烟亦显得粗狂,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醇厚的浓香;待到傍晚,夕阳落下,炊烟便升了起来,像隐秘的暗语发出召唤,一声归去来兮。 “暧暧暖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想起炊烟想起故乡,就想起陶渊明的这几句诗。 村子坐落在山下上,错错落落的土屋,几棵老榕树凸现村畔,显出一派古朴与苍老。当清晨天空霞光涌动时,狗儿叫了,鸡儿鸣了,一缕缕淡淡的白烟抑或青烟,从原本静静地竖立在屋顶上,用土砌成的烟囱中升起,线条由细而粗,色彩由淡而浓,动作由柔而急,飘动着向上,远远望去,依稀炊烟袅袅升起。因着这飘渺的炊烟,田园更显宁静了;因着这炊烟,恍惚间岁月如此静好;因着这炊烟,生活淳朴的没有杂质…… 炊烟,为生活的烟火,人家烧火做饭的燃料是玉米秸秆、柴草等,因此每一道炊烟都有各自的味道。炊烟形态各异,交错相融,水韵墨章,浓淡相宜,混合上各种饭菜的味道,在炊烟中软软地浸泡,合成了一股股温暖、朴实、浓郁的农家生活气息。 晚饭的炊烟在晚风的作用下,宛如一条灵动的龙随风起伏,又恰似一片着色的云朵悠悠飘动。饭做熟了,灶膛里不再填柴草,炊烟会越来越淡,慢慢消失在村子的上空。 红砖、绿树、炊烟、土墙,当这些意象交逢,便是记忆中家的模样。 在炊烟的映照下,任是多么粗糙的心灵也会在这大自然的温暖的包围里,润泽如水。一片片、一簇簇、或浓或淡、或青或白,似缕缕祥云,轻盈飘飘,如行云流水,飘飘荡荡,在空中缭绕、在梦里痴缠。 炊烟是飘忽不定的,一阵风来就可以吹散,可它又是恒久坚定的,在记忆里站成了一个人乡愁的灯塔,仿佛只要它还在,无论身处何方,慌张的内心总可以踏实下来。 坐看炊烟起,便想起母亲的温声絮语,想起喷香的佳肴,想起热闹的团聚。合着缕缕炊烟,伴着鸡鸣狗吠,一家人说笑谈天,春种秋收,家长里短,所谓地老天荒,也就这样了。 乡村在飞速发展着,越变越富裕、越变越靓丽。灶火已渐渐被液化气、电磁炉等替代。如今,炊烟虽渐渐消失于乡村,但内心的眷顾却不会消失。闲暇时,我回到熟悉的乡村,望着那一家家屋顶,依稀有缕缕炊烟飘起,它和那些静默的老房子,一动一静,仿若漫不经心,实则浑然天成地组成一幅缭绕于记忆中的画卷,画卷里有人间的繁忙,也有人间的悠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