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少有人走的路》中说:“倾听是把注意力放到对方身上,它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大多数父母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可是愿意让孩子把话说完的并不多。调查显示,70%以上父母承认不会耐心听孩子说话。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不懂事,自己是绝对权威,打断孩子说话理所当然。 不让孩子把话说完,对其身心都会造成影响。当孩子说话得不到倾听与重视,其内心感受不到尊重,有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寻求归属感与价值,比如利用不当行为引起关注;或放弃与家长交流,关闭沟通的大门,并产生对抗情绪。另外,父母不让孩子把话说完,也不利于孩子提高表达能力。孩子在家得不到锻炼,在外也不敢说话,久而久之会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 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一定要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要把所有心思放在孩子身上,不管他说什么,都不敷衍、不打断、不说教,闭上嘴,打开耳朵。必要时,可以用“嗯”“哦”、点头、微笑等方式表示正在倾听,鼓励孩子继续说。等孩子说完,家长可以说些自己的看法:“我知道,你一定很生气。如果是我,可能也会忍不住要打人。”接下来,再关注如何解决问题,可以用启发式提问方式问孩子:“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下次再碰到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做?” 让孩子把话说完,不仅让孩子自由表达了感受、想法、事情发生的经过,家长也表示出倾听与尊重,而非粗暴评判,一起解决问题就变得简单了。这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锻炼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