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非常重视儿童健康,从身体到饮食都格外细致,即使在学校,从幼儿园到中学,对每一餐的饮食标准和营养健康都有着详细规定。日本大多数公立学校都为学生提供午餐,按照不同年龄有严格的配餐,同时通过“食育”(饮食教育)避免学生偏食,养成科学吃饭的习惯。 为了摆脱“小日本”之名,早在1946年,日本东京等地区开始向小学生提供脱脂乳粉;1947年,日本全国的学校开始提供包括牛奶在内的辅助午餐;1954年,日本正式颁布《学校供餐法》,并先后配套推出多项规定,营养午餐制度得以确立;1997年,文部科学省对《学校卫生管理基准》进行了修改,加强了食物预防体制和应对措施,包括食品质量检查、学校供餐卫生管理等条目,保障营养午餐的安全。文部科学省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日本全国公私立学校实施营养午餐制度的有2.9959万所,覆盖率达95%,其中小学达到了99.2%。
幼儿园:配餐重营养,精确到毫克
除了精确的标准,文部科学省还规定,提供午餐的幼儿园必须有管理营养师在职。入职学校的营养师是公务员,要求非常高,需要经过层层考核才能进入。除了严格把控配餐营养与质量外,营养师及相关专职人员还需确认剩余的饭菜量,及时调整幼儿用餐量。 《生命时报》记者在千叶一家公立幼儿园采访了解到,这里的午餐均为套餐,荤素搭配,还有饭后甜点、水果和牛奶。如果哪种食物有剩余,老师会征求孩子们的意见,举手按顺序加餐。虽然是幼儿园,但孩子们会在饭后自觉有序地收拾餐盘。 为保证安全卫生,幼儿园须对特殊情况的孩子有详细的了解和备案,如为过敏儿童提供不带过敏食物的饭菜;教师必须和幼儿吃同样的食物,并要求给幼儿带盒饭的家长尽量遵守营养规定;定期为幼儿进行健康检查,确认他们的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菜单。 为了让家长放心,幼儿园会定期举办“家长试吃会”,让家长和儿童一起吃午餐。同时,营养师会把每个月的菜单提前拟好印发给家长,与其沟通。这样既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用餐情况,避免家长在制作晚餐时重复,还能将科学的“食育”观念传播到位。
中小学:牛奶必备,午餐留样
在管理方面,以低价优惠供餐为主,对贫困学生会减免餐费,最大限度让学生们吃得好。形式为学校食堂或配餐中心供餐制,这一点由地方政府来决定,一般配餐中心会给周边4公里内4~5所学校做饭,要求在10分钟以内送达。 在安全卫生方面,除了同样要有专职人员和营养师外,有的学校校长还必须在孩子们吃饭前替学生们试吃。这体现了日本学校对餐食的重视,同时也让校长能够及时把握午餐质量,监督营养师、厨师的工作。日本《学校卫生管理基准》还要求:营养午餐的原材料要从多家公司进货;取消生冷食品,所有食品必须在75摄氏度以上高温中烹饪1分钟以上;从做菜到吃饭不能超过两小时;每顿午餐要留样,并在零下20摄氏度保留两周,以保证出问题时可追溯等。 日本非常看重对儿童的饮食教育,引用一位小学校长的话:“45分钟的就餐时间,也是学习的时间,跟数学课或阅读课没有差别。”所以,与幼儿园不同的是,日本小学生要自己取餐配餐。吃午饭前,每个班级要选出两名“当班”学生,穿戴专用服装为全班同学取餐、配餐。很多学校还会组织学生种菜摘菜,体验劳作,从小培养对营养健康、饮食文化的学习和掌握能力。
大学:自己种蔬菜,食堂有特色
在安全方面,任何学校的食堂都要遵守《学校卫生管理基准》:原材料分类存放、清洗;有防溅水设施,避免交叉污染;操作间有固定工作服,进入前要消毒;每三个月学校对食堂卫生状况自查,当地卫生部门每年对学校食堂及配餐中心进行两到三次检查,教育部门也要定期抽查。 可以说,日本营养午餐制度的实行,对改善日本全民体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总务省数据显示,1945年日本男性平均身高为1.6米,而2014年已达到1.707米,超越了我国男性平均身高(1.697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