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绝无仅有的遗珍
——瑞云祠李耕壁画赏析
【发布日期:2018-12-12】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度尾镇是仙游县的历史文化名镇,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了砺巴寨、九仙洞、双桂岩等自然景观外,还有李耕故居、李耕壁画、宋瓷窑址、东山寺、陈谠墓、海峡艺雕旅游城等人文景观,其中最珍奇、最具观赏价值,令人生无限幽情的还算瑞云祠李耕壁画。
  瑞云祠位于度尾镇度峰社区后面自然村池尾,距县城16公里。始建于明万历戊午年(1618),至今已有400年。瑞云祠占地1486平方米,为单进廊院式建筑,由前殿、凹式天井、拜亭、正殿组成,主祀三一教主林龙江。瑞云祠以存有中国古典人物画大师李耕壁画而驰名中外,并保存有一批明清匾额、神像等珍贵历史文物,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据《东山集草》载:“本里明朝户部尚书郑纪公为祠命名。清乾隆元年,该祠门人,直录按同郑远公谨献‘学绍三民’匾额,为祠存念。清康熙年间的教主神像图,保存至今已三百多年,经省、市、县文物专家鉴定为清中期‘水陆’画,是画坛珍贵资料。清康熙十二年三一教三传弟子董夫子亲临开教,董夫子得意门徒余俨于清雍正三年羽化归真。民国六年(1917)国画家李耕先生为祠绘《林子行迹图》《龙吟图》《虎啸图》《菜溪图》《九鲤图》 。”殿外内埕3株古荔,系1678年间,瑞云祠、庆云祠、东云祠会同在此共修林龙江经典时,各植其中一树以为留念,此三树已被列入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瑞云祠曾经有过多次的损坏和修葺,增置了许多宝贵的壁画。如今,祠内保存有李耕祖孙三代、李耕闭门弟子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孙仁英和其子李耕国画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煜等名家的壁画,其中孙仁英仿恩师李耕的作品《清香傲骨不知寒》《虚心空有凤凰栖》和巨制《蟠桃盛会》(长4米、宽1.5米),令诸多参观者大饱眼福,由衷赞叹:真是名师出高徒!而保存年代最久、至今较为完好的李耕大师的壁画,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处宝藏,壁画艺术中的一颗明珠,尤具艺术研究价值。它记载着明朝以来的中华文化艺术、宗教坛仪、道德观念、民俗民风,且创作技艺纯熟、形象生动,故事完整,妙笔生辉,精美绝伦。充分体现了李耕与贯休、梁楷、仇英、华岩以及上官周、黄慎、钱慧安、任伯年等历代名家的师承关系,并对我国古代壁画绘制过程中所使用的传统画法加以一定程度的继承和创新。为此,引起我的格外兴趣。
  李耕生于度尾中岳,居家与瑞云祠相距较近,青年时期,他应瑞云祠主持之邀,为瑞云祠作壁画34幅。其中:顶厅两壁绘有“三一教”创始人林龙江生平事迹故事《林子行迹图》,共30幅,两壁各15幅。分别按三行五列排放,每幅图象之间上下左右间隔3厘米。东南面墙壁每幅图象长度55厘米、宽度66厘米,15幅图象排放在一长292厘米、宽220厘米的长方形的框内;西北面墙壁每幅图象长度56厘米、宽度69厘米(底部5幅后来遭到损毁,现存的是由后人补上)。下厅大门两边墙壁绘有《龙吟图》《虎啸图》。东南面墙壁上绘的《龙吟图》,长139厘米、高272厘米,该图仅存上半部分。西北面墙壁上绘的《虎啸图》,长192厘米、高169厘米。《菜溪图》长271厘米、高215厘米,《九鲤图》长169厘米、高190厘米,该图下方遭到破坏,有一块明显的重新粉刷痕迹。这些壁画由于年代久远,画像虽然褪色,但从作品的立意、构图、技法和程式化表现等诸方面,仍然可以看出作者高度的笔墨技巧与技法的多样化:一是画中演绎的内容非常丰富,且都是人们所熟悉的情节和物象,除绘有男女老少官民商等各种类人物外,也包括山水、动物等等,并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反映当时社会环境与风俗。所有画面,不仅笔精墨妙,气韵生动,而且意境高远,神余画外。特别是“龙吟”与“虎啸”图,呈现的云海翻腾,山风怒号,龙腾虎跃,气势磅礴,观者无不惊叹:不愧是大家风范,笔傲山河,挥洒自如,起雷霆于笔落之间,着苍龙猛虎跃然壁上,成就的传世之作!其喻意“降龙伏虎”正是出自林子原句“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二是绘画技巧精湛,式样描法独特,线条类型齐全。无论是脸部表情、手足细部,还是肌体动作、穿戴服饰、山林云水、飞龙走虎,作者皆从描绘对象的实际需要出发,巧妙地运用线条的节奏、错落、虚实、刚柔、粗细、展蹙等排列组合的变化,把人物描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给人以有灵魂、有生命呼之欲出之感。如:衣纹绦带飘逸灵动,线条流畅劲健有力,表情丰富而传神,个性鲜明而不同。表现手法极为成熟,达到了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三是为了突显物象的个性和写真效果,有的附加诗文,有的渲染色彩,使作品内容多姿多彩,情趣盎然。《林子行迹图》中还多采用作者擅长的中锋和铁线条来描绘见义勇为、正气凛然的林龙江,并把成对抑或群组的相关人物,依故事情节搭配一起,每一组画既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又能够和别组的画融会贯通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因为有了彼此的衬托和照应,所以作品内容更显得无比丰富,无比鲜活,无比逼真,以致整个祠堂琳琅满目,气象万千,人们徜徉其间,犹如置身于一个热热闹闹的戏场,令人流连忘返。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瑞云祠李耕壁画已有百年历史,不但大多完好无损,而且依然清秀幽雅,出神入化,堪称古代壁画中的宝物。在瑞云祠编印的《瑞云祠志》中,有这样一段介绍,瑞云祠现存的李耕壁画是李耕初期画作唯一的一处,鉴于李耕早期卷轴散失迨尽,造成该时期作品无迹可寻的情况下,这些壁画显得尤加珍贵,不但成为研究李耕国画风格嬗变和艺术发展轨迹的绝无仅有的范本,而且对研究古代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古代美术史和传统绘画艺术也有重要的意义。介绍还说,201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将瑞云祠李耕壁画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海峡都市报、莆田市广播电视台、仙游县电视台都作了专题报道,省、市、县有关领导多次莅临本祠表示祝贺,并认真考察李耕壁画,提出了进一步做好保护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我看后,除了钦佩瑞云祠文管所和相关领导的见识,不由得不感到欣慰。
  壁画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重要的形式之一。壁画是将作品内容直接画在壁上,比画在纸上的画,更方便欣赏。壁画还具有敦正民风的教化作用,为此,深受广众的喜爱。仙游有之,全国各地有之。在我年少时,老家周边的寺庙祠府,宫殿庑堂,经常能看到它们的倩影,获得艺术的薰陶和美的享受。于是我不能不为如今许多地方已损毁的古代壁画感到惋惜,也为抢救和保护壁画感到紧迫。仙游传统民间工艺,包括壁画、木雕、竹编、瓷雕等,品种繁多,内容丰富,而且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他们都是仙游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我的印象里,目前仙游民间传统工艺中,木雕有较大发展,竹编有所保留,瓷雕已十分稀少,古代壁画则非常罕见。无疑的,这些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民间艺术,都应该受到保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否则,将是一种损失。我相信,在当今人们追求生活多彩的期望中,旅游业的大发展需要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文化产品,我们只要精心运作,进行产业化经营,这些民间工艺的前景定然会大放光芒。而对于像李耕壁画已近绝迹的民间艺术,更需要采取措施,加以珍藏研究和保护,让古老艺术成为熠熠发光的明珠,在我国的壁画史上,永远闪亮着,恒久地绽放异彩!

       (赵鲜明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