杪秋寻远山,幽怀郁冲冲。 草堂跨屋崖,夕阳山影空。 高人辞天禄,结交杖黎翁。 游氛暗九土,岁晚余曷从? 冷冷夹漈水,谡谡长松风。 思之不可见,泪落秋云中。 这是郑侨怀念着名史学家郑樵的一首诗。郑樵一生耿直,视功名利禄如粪土,他隐居在夹漈山数十载,每天“与田夫野老往来,与夜鹤晓猿杂处”,把全部精力倾注在史学研究和着述上,终于编纂出《通志》,成继司马迁《史记》之后,又一部通史巨着。郑樵潜心研读、孜孜不倦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郑侨,他在诗中流露出对郑樵这种无限敬佩之情。 郑侨系郑樵的从侄,宋乾道五年殿试状元,后官至参知政事,枢密院士,封郇国公。他一生为官刚正不阿,体恤民情,理财有方,为宋代经济命臣,两代帝师,历仕(孝、光、宁宗)三朝,且皆留政声,一直受到信任和重用。
少年佼佼者
在县学读书时,一次,有客来访,教瑜汪应辰刚在小憩,郑侨先泡茶接待,教瑜醒来后知有客来,随口冒出一上联﹕“有客登堂,惊醒万里春梦。”郑侨被将了一军,他想到自己常在月下读书,朗朗对道﹕“无人赏月,独享一山光明。”汪应辰认为此子聪明博学,将来必成大器,对他呵护有加。 教瑜有一女儿正值芳龄未嫁,夫人遂对教瑜说:“你既看好郑侨前程,何不让女儿嫁他,也了即一桩心事。”应辰也属意郑侨,即日托人为媒,郑家也同意,只是郑侨坚持要大登科之后再小登科,即功成名就后再论婚嫁,此事只好先暂搁一边。
馨角山摘星
“犯冲”成亲家
为官不避难
淳熙八年,淮东一带也闹饥荒,朝廷遣了几位大员去治理毫无办法,民众流离失所、情况甚急,这时,孝宗想起了郑侨,认为只有他能胜任此职。刚好郑侨在乡服丧期满,接到诏令,立即赶回京城。他劝皇上“责躬求言”,并请求调拨四万石粮食赈济灾民,他亲自办理赈济之粮,把粮食悉数分到灾民手中,消息一传出,大批灾民返回家园,社会很快安定了下来。 古时,盐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由于年久积弊、官员层层盘剥,不仅分毫无入,还亏了几十万钱。孝宗感到很头疼,不得不再度请郑侨出马。盐要发往全国,主要靠水运,郑侨赴任后,整顿盐赋、惩治贪官,引疏河道,仅一年时间,就扭亏为盈,积攒了三百九十万缗。 郑侨做的都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事,使命巨艰。他一生忠君爱国,国家有难,他不能推辞,“为天下之忧而忧”,这才是男人的本色。在困难面前,他想起了堂叔一介布衣,孤身山林、资料匮乏、修史被列为违法的困境下,坚持“昼理简编、夜观星象”不遗余力修史的情景。有回,大理学家朱熹来夹漈草堂造访,郑樵屋无长物,只好用姜、盐来招待客人,但两人吃得津津有味,随行之人看不下去了,朱熹不无幽默释疑道:他困在深山、与世隔绝,哪来的佳肴?再说,姜产自山地,盐源于海里,这也算山珍海味了,我们还有什么不知足的?每当想到此,郑侨就被先辈这种能在与世隔绝环境下,凭一人之力也要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打动。再说,自己遇到再大的困难,有朝廷和人民的支持,倾全国之力,还有什么困难不可战胜的,自己不过是个谋划者而已,每想到此,他浑身便鼓足了劲,有了一往向前的力量。
违命拒草诏
郑侨正直敢言,且不避权贵。一次,有奸臣进献了一美女,这美女生得妩媚娇艳、风情万种,孝宗本就是一个好色之徒,很快两人就打得火热。有一天,俩人春风一度之后,美女乘机提出给奸臣升官,孝宗随手就写了个手令要郑侨起草文书,郑侨认为该人无功无德,把原稿封还,不予办理,孝宗虽然很生气,但由于偏爱他的才华,加上郑侨说得在理,孝宗也有点心虚,就只好作罢。
出使持劲节
到了金国,时值金主卧病不起,金邦大臣带郑侨入宫投书(探病),故意从官僚上殿的东阁门引去,郑侨持书立于门外,大义凛然曰﹕“东阁门是你们臣僚上章之所,我奉大宋皇帝之命,应该走正门(西阁门),辱命之罪,死不足赎。”一直俟到下午,两边相持不下,尽管金邦百般威胁,郑侨终不屈服,金主知他志不可夺,只好命他归馆。 郑侨回到临安后,孝宗已迁位太上皇,新帝光宗见郑侨不辱使命,亲自接见,夸他说﹕“卿守节不屈,举措得宜”。当场封他为侍讲,不久又升他吏部尚书并侍读。 长期以来,由于身处庙堂高端,做的又都是天下最难做的事,压力太大,郑侨一再要求到地方工作,光宗终于同意他的请求。郑侨到建宁任知府后,“平决无留事”,他重视减轻“下户”负担,获得基层民众的拥护;后到福州任府尹,他“以简静致理”,减偏重之赋,声名远扬;不久,又知建康府,当时,建康久旱不雨,百姓生活维艰,他“蠲赋招商,公私融禀,”救活了许多百姓,因其功升龙图阁学士。 到宁宗即位后,又被召回任吏部尚书,不久,升任参知政事。他身兼两职,重任在肩“愈益感奋”,他“不市恩,不干举,不立党、不私好恶”,“谨防边备,操执纪纲法度”,大力辅佐宁宗及宰相治国。郑侨仕途通达,历经三朝,德高望重。他晚年多次乞休,宁宗再三挽留,但郑侨去意已决,宁宗只好答应。最后,他以观文殿学士致仕。 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郑侨卒于故里,享年70岁。宁宗追赠他为太师,谥忠惠。郑侨工书法,尤擅行书,他一生着作颇丰,有《书衡》三卷、《西垣词稿》10卷、《锦机诗话》等传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