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发企业审核通过率显着低于往年,因而自去年上任的“大发审委”也被称为“史上最严发审委”。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发审委审核197家次,通过率仅为55.84%,为2014年IPO重启以来最低。此外,随着IPO审核的低通过率,今年还出现了“撤单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12月23日,今年IPO撤单企业数量达到197家,比去年全年多51家。 不过,也正是审核趋严以及企业撤单增多,多年的IPO“堰塞湖”压力得到释放。截至12月20日,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90家,而去年底为519家。另外,截至12月23日,今年来证监会核发IPO批文共计99家,创下2014年IPO重启以来新低。
IPO审核通过率创新低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被否企业原因多种多样,但是持续盈利能力问题、业务规范运行问题、关联交易问题是前三大主要原因,分别涉及33家、26家、22家被否企业。 按照月份来看,今年1月发审委共审核50家上会企业,是今年来审核最多的单月,但当月仅有18家通过,通过率仅为36%,为今年通过率最低月份,还能让人记忆犹新的就是接近“团灭”的惨状,1月23日7家企业上会,仅1家通过。 此外,IPO审核数量排在第二和第三的是7月和4月,分别审核了22家和19家。不过,就通过率来看,自9月份以来,单月审核通过率有明显提高,除了10月通过率在70%以下,其他3个月均在70%以上。 按照行业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上会企业最多,达27家,其次是专用设备制造业,达17家,汽车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均有13家。 按板块来看,拟在中小板上市企业审核通过率最高,近66%,最低为创业板,通过率不到50%。
IPO“堰塞湖”疏通
当然,随着一方面IPO审核提速、审核趋严,一方面IPO企业撤单增多,多年的IPO“堰塞湖”压力得到释放。 证监会披露,截至2018年12月20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90家,其中已过会34家,未过会256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47家,中止审查企业9家。而2017年底时,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达519家,目前相比去年底减少了44%。 在正常审核状态企业中,拟登陆上交所的共121家、中小板的54家、创业板的105家、试点创新企业的1家。 另外,截至12月23日,今年来证监会核发IPO批文共计99家,创下2014年IPO重启以来新低。 不过就募资而言,下滑幅度并没有批文数量那么明显。今年以来的99家企业实际募资1275.92亿元,相比去年408家企业实际募资2168.78亿元下滑了41.7%。当然,这也是主要因为今年前5宗IPO融资较大所致,即工业富联、中国人保、宁德时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