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略论刘克庄为官和文学成就的三个成因(4)
【发布日期:2018-12-27】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李福生】
  宗泽(1060—1128)是刘克庄诗词、文章、书信往来以及奏议中常提及的爱国英雄。今浙江义乌人,南宋着名军事将领,刚直豪爽,沉毅知兵。进士出身,历任县、州文官,颇有政绩。任东京留守期间,曾20多次上书宋高宗,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他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七月,临终三呼“过河”而卒。着有《宗忠简公集》。
  刘克庄十分敬佩宗泽的爱国精神。他常提到宗泽,认为如果南宋能多有几个像宗泽这样爱国将领,国家领土就不致于被分裂。刘克庄《宗忠简公遗事序》云:“其领开封也,粘、斡虽去,尚屯兵河上,都人懔懔,莫有固志。公至旬月,军民按堵,拊凋瘵以恩,驭豪猾于威,降胡溃卒,望风向附。两河群盗百万,号公“宗爷”,愿效死力,山寨豪杰皆自备粮械,听公调发。……初,虏不敢越汴而南,以公在下焉。后使杜充代公,虏始越汴犯淮,大驾去淮幸浙,而中原遂幅裂矣。”《题系年录》诗云:炎绍诸贤虑未精,今追遗恨尚难平。区区王谢营南渡,草草江徐议北征。往日中丞甘结好,暮年都督始知兵。可怜白发宗留守,力请銮舆幸旧京。
  真德秀(1178 -1235),福建浦城人。南宋后期着名理学家,学者称其为“西山先生”。与魏了翁齐名,二人在确立理学正统地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创“西山真氏学派”。有《真文忠公集》。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及第,开禧元年(1205年)中博学宏词科。理宗时擢礼部侍郎、直学士院、礼部侍郎、参知政事等职,在南宋政坛享有很高的声誉,敢于上书直谏。南宋中期权相史弥远,对真德秀恨之入骨,但碍于真德秀的声望,企图以利禄、爵位诱怵他,而真德秀不为所动。宝庆元年(1225),被劾落职。刘克庄仰慕真德秀不畏强权,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攀附权贵的高尚品德。被罢里居后,时知建阳县的刘克庄遂以师事之,俩人“讲学问政,一变至道,自此学问益新矣”。真德秀去世后,他为真德秀作墓志铭。
  方信孺(1177-1222),刘克庄的同乡挚友。今莆田市城厢区人。生有异质,幼能诵书,九岁落笔作文,人称天才。约于庆元四年(1198),以父荫补官,踏上仕途。慷慨敢为,事不辞难,颇有政声。尤以出使金朝,以大智大勇,舌折敌酋,不愧为古代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刘克庄十分钦佩方信孺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和不畏强敌,敢于口舌弭兵的勇气,尝云其:少小亲公,晚受公荐,公退居,克庄亦奉祠,日相从于荒原断涧之滨。刘克庄与方信孺过往甚密,受其影响颇深。《后村先生大全集》中有《题方寺丞西山瀑布亭》《和方孚若瀑上种梅五首》《方寺丞新第二首》等诗30多首,这在与刘克庄交往的诸多人中恐怕是非常难见的。尤其是刘克庄创作的豪放词《沁园春·梦孚若》是以极其奇特的构思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他与方信孺俩人满腔热血的爱国热情以及壮志难酬、凄凉失意的悲愤,给世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刘克庄与陆游、辛弃疾、宗泽、真德秀、方信孺等人有着相同的爱国情怀,相似的壮志难酬和相像的命运遭遇等,他们都忧国忧民,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却壮志难酬。他们强烈鲜明的爱国精神、忧国忧民的思想特征、雄豪奔放的艺术风格和慷慨悲凉的壮词宏声有着相同的精神归宿。既以豪放旗帜,震烁宋代词坛,又广泛深远地影响了词林后学。后人称其“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赞誉(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