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遥远的地平线》序
【发布日期:2018-12-31】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王则坚】
  金山和我已经认识有几十年了,那时他在艺校的毕业班是我带的,现在我还记得他的毕业作品《嫦娥》还有《梦魇》,冥冥中感觉与这个小伙子有些缘分,果不其然,多少年过去,身边人来来去去,能留下的不多,金山算一个。
  岁数大了,作品越看越多,评判也越来越简单:一种是看了就想砸,当老师的时候可以砸,现在乱砸就要出事,自己脑壳被砸都说不定;再有一种就是想与之喝茶的,这种往往技艺纯熟,却少真性情,匠气重了就难免拘谨;还有就是想与之喝酒的,看了作品就想喝一场痛快的酒,再引为知音,实为平生快事!
  再讲一点雕塑,雕塑比不得其他艺术,除了灵性,实在还要有认真和刻苦的劲头,心不能乱,如果心乱了,一眼就能看出来。岁数大了,就越来越看不惯浮躁又糊弄人的东西,现在聪明人多,能守心的却少,刻几下就跑去应酬或者做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哪里能做出好作品来?我一辈子做了这个事情,现在不想再谈技艺,只想谈性情,一颗“赤子心”是我们最该追求的“道”。赤子心是什么,是“真”,是对万物永远保持喜悦的那份热情,也是一份创作时候的心境澄澈。心不能杂,杂了,“赤子心”就丢了,哪里还能有好的作品。
  我记得金山在毕业后有香港玉雕厂要人,我推荐他去,不知怎么他没去!那时我想得简单,打算给金山找个赚钱的事情,他倒好,偷偷就没去!不过他那份执拗的劲儿我倒喜欢。毕业好些年后,我记得是第三届福建“争艳杯”,见到金山的《雨后遐想》还有《冰镇·烧烤》,看到时候我就一直笑,作品说不上完美,但质朴可爱,有思考、有故事、有坚持,有一种“真”的东西在那里!
  那是金山毕业后我们第一次见面,自那以后,不断有些来往,他还当我是老师,经常发一些图片或带上创作稿让我指点,我也到过他山上木板搭的简陋工作室——夏天闷热,冬天很冷,确实很苦,很不容易……那时我和他就说,苦点没什么,谁都这么过来的,好好创作,别的什么都别管,一切都值得!

  今天这本作品集应该说是金山这些年作品的一次总结,一件件作品看过去,都有故事、有回忆、有坚持!金山能找到自己的语言,质朴与生动的天性一直没变!如果再说点什么,就是再放开一点!不要犹犹豫豫,再大胆自由一点!好好创作,不要被社会给污染了,做不出好东西!


后记

---高金山

  从事雕刻创作是偶然的,带有戏剧性。
  记得上初二时,正掀起“五讲四美”之风,年段的黑板报都是我在弄。有次恩师郑仰敬要我在黑板上搞个插图,那时没有碰过画画。他从海报中剪了插图,鼓励我临摹上去。我硬着头皮画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让座老人的形象。那人物画得大头小身,简直不堪入目。尽管这样,我喜欢上了画画,课本空白之处都涂上男女老师的形象。
  高中我进入本地学校就读,当时上音乐课都是用方言教的,念英语更是笑话连篇,因为发音不准,常被老师揪耳。两星期后辍学到南平当木工学徒,师傅是哥哥,初去每天都是做饭,有次错把虾油当酱油用,被痛骂后与木失缘。
  回到老家无聊,拿起笔涂鸦,挂在厅中孤芳自赏。
  我家前面是个理发店,王珍銮老师常在此理发。他毕业北京大学中文系,在县博物馆工作,能书、能写、能画,按现在的专业语来讲是个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有次他理发后来到我家,看到墙上的涂鸦,极力推荐我到城里学画。
  就这样我进城了,租来两间教室挤了一些人。由于得到政府的支持,当时的师资很不错,以我们母校毕业的年轻老师为骨干,还有福建师范大学及外聘的专业老师。可是吃、住得自己解决,这对来自乡下的我,的确是遇到难题,根本没钱租房。也许是天意吧,这时恩师郑仰敬调回城里,知道此事后收拾了杂物间,把我安顿下来。弄来几块门板当床铺,搞来了煤油炉,一边学习一边做饭,开始从艺的第一步。
  当时,学生普遍很困难,郑老师在生活上经常接济我。此情无法用文字描述出来!我的母亲也是常抽出时间,省吃省用挤点钱到国营店打包五角钱的豆腐汤,改善我的生活。可怜天下父母心!
  通过统考,1985年8月中旬我收到了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的录取通知单。我是幸运的,当时招生人数的确很少,像我们莆田地区每年只招一到两名学生,可谓百里挑一。
  就这样,我穿着师母日夜赶织的毛衣,背着师母为我准备的棉被前往鼓浪屿,踏进这个令人神往的艺术殿堂。
  我们全班十三位同学,都是“和尚”,戏称十三棍僧。当时专业老师有陈培亮、佘国富、李金仙、庄南鹏等,毕业创作是王则坚带的,石雕创作是林飞老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木雕是郑成昆老师。那时学生心静地学、老师勤恳地传授,师生一条心。国语老师林懋义和蔼可亲,谆谆教诲,教导我们如何直面人生……
  四年的学习生涯,使我掌握了专业基础和一定的美学理论,建立了既是师也是友的师生情感。毕业后,正遇经商热潮,我也进入了汪洋之中,无奈缺乏经商细胞,尝尽了酸甜苦辣,体验了人生百态,终是竹篮打水。
  这也许是上苍的安排,我从头到脚认真地梳理了一下自己,觉得自己适合从事专业,可以对着不言不语的材料尽情表白。于是我在伐木场边租用了一间废弃的房子,开始搞起创作。冬天北风凄厉,夏天火热无比。许是上天的眷顾,朋友在景区里租用的苗圃中腾出一块地,让我搭了几间木屋。稍加整理后这里便是个环境优美、舒适的地方。
  日落日出,春夏秋冬,不觉得三十年过去,发觉自己双鬓已白,孩子已长大成人,觉得应该总结一下。向爱过和爱着我的人、向帮过和扶持过我的人汇报所取得的一点成绩,总结自己的从业旅程,寻觅新的路子。
  经过两年有余的整理,专着已基本完成。
  在这里我特别感谢北京的翟进先生、太朴林文锋、墨言设计墨墨、吴剑伟、严奇冰、土豆摄影等个人与机构的支持和帮助。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