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略论刘克庄为官和文学成就的三个成因(5)
【发布日期:2019-01-03】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三、曲折的仕途和亲民的的经历丰富了刘克庄的为官生涯和文学创作
  宋嘉定二年(1209),刘克庄以“郊”恩补将士郎。虽然他无意科举,潜心诗词。但家族的传承,科举的氛围等,使他在祖、父两代进士官员的恩庇下,身不由己地开始了一生颠沛流离的宦海生涯。也是他一生“前后四立朝”的仕途经历、颠沛流离的跌宕人生,孕育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鞭挞时弊的直言不讳、落拓不羁的豪迈个性和诗心剑胆的人格力量。成就了他作为南宋后期文坛宗主的文史地位。
  宋嘉定三年(1210)刘克庄调任靖安簿,帅漕争檄置幕下。他初涉官场,任劳任怨,赢得当地群众的好评。嘉定六年(1213),其父刘弥正卒,他辞官守制,回到阔别四年的家乡。嘉定十年,李钰制置江淮,聘他为沿江制司准遣。他建议“抽调极边戍兵,使屯次边,以壮根本”意见不被采纳,外议归谤,便辞官得请宫观闲差。从宋嘉定六年到嘉定十七年(1224年38岁)出任建阳知县的十一年时间内,刘克庄大部分闲居在莆田,或行走在民间。或只有短暂的时间离开过莆田,在福州司理参观和真州录事参军等工作岗位上呆过一小段时间,便辞官得请宫观闲差。十一年故乡闲居,十一年城乡生活,刘克庄沉入社会最基层。面对自身不能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无奈,只好用一首首直抵人心的诗歌,诉说底层民众的疾苦,国破家亡的悲愤。也是在这一时期,他的诗歌创作开始不满永嘉四灵的“寒俭刻削”之态,摆脱了四灵的影响,也逐渐厌倦江湖派的肤廓浮滥,滥觞于独辟蹊径,以诗讴歌现实,成就了他江湖诗派领袖的地位。
  宋嘉定十七年(1224),宋理宗即位。闲适十一年后,三十八岁的刘克庄复出,任建阳知县。任上三年,体恤民情,做到“庭无留讼”,兴学施教,做了不少好事,名声很好。也在任上,认识和师事了影响他一生思想的着名理学家真德秀。是时,真德秀因不满奸臣史弥远擅权废立,借假顺道回家乡浦城。刘克庄久慕真德秀的大名,一听说真德秀辞官回乡休闲,赶快直奔浦城,投入真德秀门下,成为真德秀的门生,从此一生大力宣传理学。
  宋宝庆三年(1227),奸臣史弥远发起中国文学史上着名的“江湖诗祸”,《江湖集》被劈板禁毁,诗人被谪贬流放。作为江湖诗派领袖的刘克庄,当然也“罪责难逃”。本已“押归听读”的刘克庄,幸得签书枢密院事郑清之的保护,又一次逃脱下狱流放的厄运。绍定二年(1929),改任潮州通判,不久,就被劾以“嘲咏谤讪”的罪名,尚未赴任,又被去职,改领宫观闲差。于是,已四十二岁的刘克庄回到老家,开始长达六年的赋闲岁月。他游历河山,阅览民间,深入基层,体验生活。丧权辱国的悲愤,民间百姓的哀伤和无可奈何的长叹……,流畅出一首首蕴含着人民的血汗、士卒的生命、爱国将士壮志难酬和诗人爱国情感的政治性诗篇;组成了一部气势恢宏的南宋社会史诗。也逐渐形成了“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的豪放派词人的重要代表和宋末文坛领袖的地位,也正是这些政治抒情诗确立了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宋绍定六年(1233)六月,真德秀复出为福建安抚使。刘克庄应邀请赴其幕下任将作簿兼帅司参议官。不久,真德秀应召入朝后并以“学贯古今,文追骚雅”举荐刘克庄。宋端平元年(1234)九月,刘克庄回到临安,又改任宗正寺主簿。宋端平二年(1235)六月,刘克庄任枢密院编修官兼权吏部侍右郎官,走上大宋政治舞台的中央,开始那种自己并不擅长的职业政治家生涯。同年七月,刘克庄以他率直、倔强的诗人性格,写下一篇关于揭露奸臣史弥远罪行的奏折,给当朝执政者出了一个大难题。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