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拥有南日鲍、莆田花蛤、莆田兴化米粉等21个地理标志商标。地理标志资源的开发运用为我市特色农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起着显着的作用,不仅直接带动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价值的提升,而且能够带动产业族群发展,壮大特色农产品产业实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有效形成一村一品、一县(区)一业的“一业兴,百业旺”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是提升特色农业竞争力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市推进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缺乏运用地理标志品牌的意识。基层地方政府和部分农业生产企业,特别是村居、社区基层组织严重缺乏运用地理标志品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意识,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严重乏力。 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推力不足。许多地理标志品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证明商标涉及面广,有的涉及多个乡镇、村居、社区,与之相关联的各利益群众间对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的共同推力不足,甚至各敲各的锣,各吹各的号,无法形成集聚效应。地理标志品牌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的关系脱节。各个地理标志品牌,地理保护产品和地理证明商标的产业链很长,与其他产业关系也很密切,但不少地方产业之间协同发展的关系脱节,地理标志品牌逐渐淡化。 中央及我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优质化、特色化、品质化,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为此,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建议,要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拥有地理标志品牌的多少,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综合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体现。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平台推动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带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提升特色农业竞争力,促进乡村振兴。 政协委员张宗贤说,要宣传引导,鼓励各地以地理标志品牌建设促进产业发展。要切实引导加强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和创新,充分发挥群众在品牌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梳理好地方产业特色,突出地理标志品牌的带动作用,引领本区域特色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把实施地理标志品牌战略与品牌培育帮扶发展相结合,探索覆盖商标管理与服务的各环节,办理好商标注册,盘活商标这一无形资产,做好商标知识产权保护,让品牌效益惠及广大农村,惠及全体群众。要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推进构建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和社会参与的品牌竞争与品牌发展协同共建机制,努力为品牌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和市场环境。要积极推动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科技政策、贸易政策与品牌战略有效衔接,促进各地品牌经济蓬勃发展。引导与地理标志品牌相关联的群体形成合力,通过举办会展、论坛等活动,构建面向市场的宣传网络,打造遍布目标市场的营销网点,推动地理标志品牌建设,促进乡村快速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