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穿过碎阅读与深阅读的迷障
【发布日期:2019-01-09】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现在一些文学评论人或个别作家,把自媒体看得像洪水猛兽一样。别人一发文,他就坐不住了;别人点击量10万+,他就难受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说这个手机时代忒害人,说已经没人深阅读了。凡事均有两面性,就看怎么去把握了。
  自媒体,当然是指博客、微博、QQ、微信等多种版本。尤其是微信自媒体几乎就冲在了时代的前列。从2014年起,微信自媒体呈爆发式增长。换句话说,叫公众号或者微刊。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有千万家公众号在做文学类创作。这个创举是从《诗刊》《星星》等诗歌杂志以官方的名义开始的。在宣传、营销、策划、推广经典诗歌、诗人等发挥了积极正面的作用。目前《诗刊》的粉丝关注度在百万数以上。后来一些民间相继推出《为你读诗》《十点读书》等公众号,都是普通百姓最喜闻乐见的,听众和读者也过百万数以上。
  可以说,现在每一家杂志或者报刊都有自己的官方公众号。许多个人也有自己的公众号。文章通过电脑编辑及时发送到微信,它的终端链接就是手机——形成了掌上阅读。这样的“文学产品”,让更多的人选择读书的形式由纸质延伸至媒体。可是今天,文学到底要不要以这样的方式持续下去?我个人的观点,应该持续。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不进则退。一些高人气专栏(网络)作家,以扎实写字的手艺,解读情感,透视人性,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人成长。这就是读者喜欢的潮流。
  加之各种形式的自媒体文章因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形式多媒体化,给文章传播插上了全球化的翅膀。自媒体作为一种操纵信息的魔法师,一定程度激发了参与其中的作者的写作积极性,也在一定范围改变了作家的书写方式、修改过程、文章发布途径、评价机制和阅读范围,促进了文章的繁荣和发展。这为作家提供了新的书写场域和数字化的书写空间。读者可以更快捷地通过公众号读到美文,或留言或互动。许多经典好文,在手机里随时复制下载。你仰慕已久的文学大师,想马上成为他(她)铁粉,一刻钟即变成现实。
  文学要繁荣,靠的是广大文学爱好者。你的文章好不好,靠的是众多的文学爱好者。而这个爱好者就是这些会写一点文的人,或者说能在一些公众号发点文章的人。没有他们的阅读与推送,没有他们的理解与包容,你写得再上天,恐怕也是枉然。有了成千上万的无名写作者,才是中国文学最伟大的启程之日。大作家要靠小作家支撑,小作家要靠自我娱乐支撑,这是一种文化氛围。通俗一点来形容:这叫塔顶与塔底的关系,一旦塔底没有人了,那这个塔顶会轰然倒下。
  信息社会的到来,它给人带来的方便、简单、便捷之处也不言自明。但是它非常容易让你把知识和信息、信息和智慧混淆起来。信息化时代如果对作家有挑战,其中有一条是半成品素材来得更容易了,对你有更大的欺骗性。你在网上随便点开,仿佛要什么有什么,奇形怪状的趣闻、案件、事件、名人互挖等,都能在第一时间拿到,然后根据这个结果就可以形成文章。没有一点感悟,这会在生活中带来欺骗,这个欺骗叫速成的诱惑。所以,这样会产生一些简化、粗陋、贬抑的特征,扭曲和抹煞事物的真实本性。追随、模仿流行语,然后在各个平台发布。我们当然要拒绝这样的作品。文字的质地需要灵魂的重量,力透纸背。至于作品属于哪个层次与级别,应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碎阅读,是时代诞生出的一种阅读模式。现代中国变化如此之快,你走到地铁、机场、港口、闹市等地方,人们都是匆匆忙忙的。没有一个人磨蹭地站在一个地方发呆(除了精神有问题的人),大家都在想着自己的事。如果只有十分钟允许你看书,你会不会从包里翻出书来读?我是觉得,为了节约时间成本,这十分钟倒不如拿出手机,轻松快乐的品读一下小文章,也是一种学习。碎可以慢慢积累成深,深也是从时间中得来。两者并不茅盾,可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许多平台将经典文章碎片化、形象化,随意读读,收获会不断增加。我相信,这样的阅读群体会越来越庞大。
  深阅读,只要时间和条件允许,就应埋头将一本一本的纸质书读完,这是不容置疑的事情。越是这样喧嚣的时代,我们越应该有一种坚守的力量。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应当坚守,这就足够了。毕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再往深里说,文学是提升人境界的,能挽救一个人的灵魂。不信你看看,那些读书多的人,博大与仁爱会更多一些。所谓“无知者不可靠,怯懦者不可教,急躁者不可传道。”说的就是这意思。让我们带着信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吧!文学里有爱,有尊重,有包容。
  不论是纸刊还是网刊,都讲求质量二字。文学不是以数量论高低。无论长篇、中篇、短篇,没有对生命更切肤的体验,没有对人性更深的探究和琢磨,没有对时代更有力量的深层把握,满足于字数或篇数,粗制滥造,一天链接无数。这是要将自己和成一堆烂稀泥的节奏,更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
  今天,科技文化在不断地侵蚀日常生活,但日常生活同时有赖于既有的文化模式,还有个体的存在方式。我们不是要向谁妥协,向某个事物说不。我们应当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穿过一些阅读方式的迷障。

       (程勇)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