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辛亥革命志士林师肇(下)
【发布日期:2019-01-10】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林祖泉】


 六、投身福建光复行动


  武昌起义胜利后,同盟会福建支会认为,响应武昌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必须在省城福州抓紧发动武装起义。并于同年11月4日,正式组织了学生敢死炸弹队、学生洋枪队、民团联合救火队、学生体育队、民团义勇队、闲散官兵先锋队等,与起义新军协同作战。其中,学生敢死炸弹队成员,多数是桥南公益社体育会成员,少量为几所教会学校的学生,还有受林师肇影响的莆田籍学生,如叶声、林一士、黄国卿、林黄胄、林立、宋承裘等人,也特地从莆田秘密赶来福州参加桥南公益社学生敢死炸弹队。由于林师肇前期参与组建炸弹队的工作,加上他又是从南洋归来的同盟会员,所以被队员们推举为炸弹队队长,全体炸弹队成员共有70人左右。
  11月5日,同盟会福建支会主要负责人郑祖荫、林斯琛、彭寿松、刘通等密邀已加入同盟会的福建新军第十镇统制孙道仁、二十协协统许崇智,在闽江下游魁岐江面一艘夹板船上,举行秘密会议。商讨有关福州武装起义实施计划和兵力部署问题。会议决定,参加起义的学生武装团体及各社团组织,统归同盟会福建支会总机关指挥,具体分工由彭寿松负责抓学生炸弹队,刘通负责抓学生洋枪队,郑福荫和林斯琛负责抓学生体育队等。
  会议还决定,起义军司令部设在福州城内花巷,由许崇智担任前敌总指挥,前敌总指挥部设在于山观音阁大士殿(今福州市博物馆),光复后由孙道仁任闽都督。同盟会福建支会总机关将盖有红色“公权” 两字的白布臂章,分发给起义人员作为联络标志,并密传口令“子女”两字,为联络信号。起义时间决定在8日晚上举行,军方提出必须等学生炸弹队开进城内后,革命军才发动进攻。
  前敌总指挥许崇智察觉旗兵尚未探明革命军的主攻目标,于是当机立断在8日晚,率革命军秘密登上于山。于山是福州城内3个制高点之一,它居高临下,俯瞰旗界将军衙署等军政要地,为敌我双方必争之地。敌人失此一步,在战略上已陷入受困的被动局面。根据前敌指挥部部署,彭寿松当晚率学生炸弹队进城。因旗兵夜禁森严,为避开敌人盘查,绕道而行,至午夜始抵达水部附近的南校场。
  并且在南校场决定,由炸弹队长林师肇率先示范,带领队员每人投掷炸弹一至二枚演习,以便掌握要领。然后越过敌人封锁线,由水部城门进入城内,途经鳖峰坊、津门楼一带,发现敌人在旗汛口沿街纵火烧民房,便由林师肇队长派20名队员,向敌人投掷数10枚炸弹,给敌人以致命打击,使敌人向西城逃窜。随后炸弹队便登上于山与起义军并肩作战。
  9日拂晓,起义军在于山发起总攻,大炮轰鸣,炮弹击中将军衙署。守军惊恐万状,企图攻占于山,夺取起义军大炮。同时潜入于山东侧附近的鳌峰坊公立法政学堂宿舍(今福州师范学校)洋楼内,利用百叶窗作掩护,疯狂向于山炮兵阵地射击,使起义军伤亡10余人。
  许崇智一面命令炮兵轰击法政学堂宿舍楼,一面下令林师肇派炸弹队员,奋勇登上法政学堂宿舍楼,选择关键部位投掷炸弹,使该宿舍楼顿时倒塌,炸死压死敌人数10人,敌人狼狈溃散。法政学堂据点被起义军摧毁后,又有一股敌人数百人,从于山后部东侧由吕祖宫冲至八十一阶,妄图登上于山夺取炮兵阵地。许崇智下令总预备队用机枪猛烈射击,并派林师肇率炸弹队员瞄准目标猛摔炸弹,炸得敌人血肉横飞,死伤数10人,其余争相溃逃,战斗打得十分残烈。
  另一股敌人则从于山后部西侧的太平街(今协和医院),企图从于山麓攀登白塔寺,然后登越于山围攻起义军于山指挥部。许崇智率总预备队和林师肇炸弹队迎头痛击,敌人死伤无数,剩下的抱头鼠窜。经过半天多的猛烈进攻,敌人的将军衙署、总督衙署、屏山弹药库、四城门等均被起义军胜利攻占,旗兵各主要据点相继溃败。
  于山战役是福州光复起义关系全局的决定性战役。敌我双方对于山的争夺战,不仅时间长,而且战斗场面十分残酷激烈。林师肇率领的学生敢死队,直接以手掷炸弹摧毁了于山东侧法政学堂学生宿舍楼的敌人据点;还以猛打猛冲、敢于近战、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及时挫败敌人妄图从于山东后侧吕祖宫登凌八十一阶,及于山西后侧太平街攀登白塔寺进入于山,然后东西两面合力攻占于山起义军指挥部的阴谋,立下战功。充分显示了林师肇具有果敢、机智、沉着、灵活的指挥才能。
  11月10日,剩下的残敌1300余名,在南校场全部缴械投降。当战事平息后,总指挥部许崇智决定派刚从讲武堂毕业的学生军官和林师肇领导的炸弹队员混合编成若干小队,在旗界进行巡逻并挨户收缴枪械。有一小队炸弹队员(其中莆田籍队员叶声和宋承裘),在城内旗汛口巡逻时,从捕获的一名旗兵口中得知,将军朴寿藏匿在蒙古营副都统明玉家中,炸弹队员和青年军官立即前往捉拿,当押送至于山指挥部途中,朴将军被押送者用大刀砍死于大王殿下的九曲亭附近。
  11月11日,同盟会福建支会全体人员,由南台进入城内都督府,遂开会商定组织军政府,设立参事员会。推举孙道仁担任军政府都督,许崇智为福建海陆军总司令,参事员会由彭寿松、郑祖荫、林斯琛为正副会长。



 七、完成莆田宣慰事宜


  省城福州光复,使全省革命形势发展势如破竹,对省属各府、厅、县的迅速光复易帜,立即产生了榜样效应。11月13日,都督孙道仁得知兴化府在革命党人策动下,于12日宣布易帜。立即派遣炸弹队长、莆田县同盟会长林师肇回莆田宣慰。
  林师肇奉孙道仁都督令,偕同旅省参战的部分同志,于14日赶回莆田,与驻莆新军管带万国发,共同负责莆田光复后的社会秩序。首先组织青年学生到府内遍贴告示,使全城始渐归安谧。并由林师肇邀同邑好友黄纪星(莆田早期革命团体创始人之一),在城内召开庆贺光复大会,由林师肇和黄纪星先后作演说,会后组织带领一批青年学生沿街游行,高呼“庆贺光复胜利、打倒清帝制”等口号,全城民众欢天喜地夹道欢迎,无不感到扬眉吐气,大快人心。
  当时,一些沿街夹道围观的民众,拍手称赞说:“邦尾麟,带领炸弹队入城安民了。” 与此同时,林师肇还与黄纪星等人商议成立了莆田治安事务所,推举黄纪星任所长,维持全境秩序。并抓紧与莆田农民军领袖黄濂会晤,共商维护地方治安事宜。黄濂表示愿意加入同盟会,愿意响应省垣举义,整顿部队待命。
  当莆田光复秩序稳定后,林师肇奉命回福州,向孙道仁禀报莆田宣慰事宜完成情况时,正式转达黄濂愿意率部众,接受军政府收编就抚的请示,但未获得同意。不久,都督孙道仁派湖南人佘文藻为莆田知府,罢免旧知府韩方朴的官职。



 八、病逝于福州


  1912年,林师肇被推举为福建省临时议会议员。次年,续任为省议会议员,其提案多为弹劾事,贪吏惧之。然而,迫于北洋军阀势力强大,孙中山先生委曲求全的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致使老奸巨猾的袁世凯登上临时大总统的宝座,成为窃国大盗。不久,袁世凯便派亲信岑春煊、张元奇相继来福建操纵大权,彭寿松被迫离闽。后来又派亲信李厚基入闽执掌军权兼省长,孙道仁被调离福建。至此,刚建立不久的福建革命政权又落入了北洋军阀和旧官僚之手。他们肆意罗织种种罪名,逮捕、迫害革命党人。
  1914年1月,袁世凯宣布解散各省议会。由于北洋军阀派密探四处监视、抓捕杀害革命党人。林师肇也受到通缉,遂于同年春再度逃往马来西亚,伺机东山再起。他先后担任马六甲培风华文学校校长,槟榔屿巴东丁雅勉励青华文学校校长和雪兰莪巴生中华学校校长。他以学校为阵地向华侨宣传革命,为革命筹募经费,对马来西亚华侨华文学校教育作出了贡献。
  1917年9月, 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发起护法运动,军政府委任许崇智为北伐第二路军司令。次年,林师肇奉孙中山指示回国襄助许崇智部军务,出任东路军闽粤第九旅司令。他积极组织民军,扩大革命实力,为讨伐北洋军阀李厚基作出突出贡献。孙中山先生为表彰他的业绩,特地从南洋寄赠他本人的立身照片一张,并亲自题字:“香宇司令惠存” ,落款“孙文”二字,以示嘉勉。
  1921年,林师肇因健康情况不佳,脱离军务,出任福建华侨公学校长,整饬学务,专心治教。时福建省议会恢复,他再度被选为省议会议员。1924年11月,林师肇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病逝于福州,终年43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林师肇母亲60岁寿辰时,民国时任福建省长的萨镇冰赠送一块匾额给林母,匾额题字“志洁行芳”四个大字,表彰其母志洁高尚、教子有方。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