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岭古道是离仙游县城最近最长最有名的的一条古道,见证了千年沧桑巨变,也承载了一代代普通百姓的汗水欢笑。这条位于仙游城东北隅约20公里处的悠悠古道,从何岭山麓盘山蜿蜒而上,岭顶海拔600多米,全长5公里,现存石阶4045级,直至上世纪50年代末仍是仙游北部山区兴泰里先民进出县城和外出经商的必经之路;遥想当年,堪称挑货人、生意人、读书人走亲访友做生意、金榜题名乃至走上革命道路的“茶马古道”“丝绸之路”“出仕之路”。 悠悠何岭古道,史料记载原来是条高峻陡峭的盘山土路,但作为古时附近山村和外界沟通的重要通道,日日行人如织,时有乐善好施的乡贤出头做功德主在古道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主持修道、筑亭、栽树,以便行人登跋。据《仙溪志》载,先是里人陈符俊捐资铺筑石阶,明万历年间钟山湖亭村张二田植护路林;清光绪十年历经十载重修而成。古道“一弯一凉亭”,故有“何岭十八亭”之说,现存最壮观的当数为无数路人挡风遮雨、憩息闲聊的“半岭亭”,昔日风光的它们如今默默诉说着先民的古道热肠。 在交通便捷的今天,销售兴泰山区的物产,进城采购工业品,早已乘车往来,快捷方便,但何岭古道当年商贸往来的繁华温馨,仍在民众口口相传中鲜活如昨。1958年何岭公路通车以后,上山下山再也无需肩挑背负了,这才行人日稀,繁荣逝去,成为仙游人记忆中流淌的沧桑之诗——“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千年古道留下颇多传说,增添了无穷魅力和神秘色彩。但安居“中国梦文化之乡”的仙游人最津津乐道的是关于何氏九仙的美丽传说。相传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的何幕僚,其九个儿子无意间听到父亲与刘安密谋反叛,多次规劝无果。九兄弟没辙偷偷离家出走,南行来到仙游一座陡峭的山岭下(因山顶一巨石形状酷似老虎而得名“虎岭”)。在父亲派出的人马追赶下,他们倒行上山,追兵看到尽是下山的足迹,便掉头追去,这才平安脱险,虎岭因此被称作何岭。后来九兄弟在距何岭顶5公里远的九鲤湖炼丹,乘九鲤羽化登仙,自此九鲤湖被认为是祈梦风俗的发源地,何氏九仙也成为历史上唯一被公推为全国性崇拜的“梦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