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情感
莆田春节习俗
【发布日期:2019-01-23】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莆田的春节与其他地方的春节有很大的不同。
  扫巡   兴化话把大扫除叫“扫巡”。这是个良好的卫生传统。俗语说:“千补万补,洗净见先祖”、“扫巡四面光,洗净见祖公”。扫巡日一般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十日至二十日户都选个“双日”中的大晴天(“双日”是莆仙群众的吉利数码),把家里能搬动的东西,都搬到户外,先洗净让太阳曝晒,一求干,二消毒。然后室内再“扫巡”。
  祭灶公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举行“祭灶”,就是送灶公上天。祭拜时烧一纸线,送灶公上天是祈求玉皇赐福,丰衣足食。
  廿五日头    农历十二月廿五日,是莆仙习俗公定的大日子,俗称“二十五日头”。这一天,一般是大晴天,相传为“天官赐福”的日子。这一天,也是发善心积德的日子。凡种种原因向神许愿的金钱、谷物,都要主动送到城隍庙(或村里宫庙),由经办人化为施舍给穷人、乞丐。这一天必须做好事,如债务未清者,也不能讨债。
  辞年     “除夕”前一天,户户放鞭炮,贴新春联。当晚,家家户户堂上点花烛,叠红橘果如塔状,上插“三春”纸花,供“隔年饭”于灶头,备办丰厚祭礼和“贡银”,祭祀天地神,名为“辞年”。
  除夕     俗称:“做岁”,除夕夜叫“三十暝”。逢小月叫“廿九暝”,全家同桌饮宴称为“围炉”,宴席菜一般备10碗,鱼不切尾,螃蟹要10脚全。饮宴结束,大放鞭炮,长辈要给儿童分压岁钱,一般通宵不睡,俗称“守岁”。80年代以来,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成年的晚辈往往给年迈的长辈奉献压岁钱。以表孝道。
  元宵    从正月初六起为至廿日为“元宵”。每个村落日子不同,以正月十五日这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为元宵正日,俗称“元宵心”。元宵节在莆仙相当热闹,虽然莆仙各地闹元宵的时间、内容、形式不完全一致,但均体现“以神为主,神民同乐”的基调,农村尤为突出。各村(过去叫“境”)各宗族围绕各自的村社闹元宵,为期一般3天,有的还联合闹元宵。农村中庆祝元宵,普遍演戏酬神,并在“行傩”之外,穿插放焰火。庆祝元宵,各里社已婚男子都要按年轮流担任“福首”,负责是年向社神烧香、清扫、祭祀、收藏社神袍服、祭器等,元宵时捧社炉随神座绕境,让各户进香。
  元宵彩架在庆祝元宵中,各地还流行各种习俗,各里社在前一年结婚和生育男孩的人家,每户须于元宵夜向神献礼,或燃点巨烛1对,称为“喜烛”,较特殊的习俗,前一年新婚的妇女,在元宵夜都盛装打扮,排坐在各自里社的庙前,让人们认识新妇风姿。
  头牙   农历二月初二日是“中和节”,这一天俗称“头牙”,各户祭神祭祖先。商家备办酒席,邀店员做“头牙”。乡村里社凡在正月因大雨等原因未举行元宵活动的,多在这一天补办,俗称“二月二”。仙游农村把“二月二”称为“头福”。
  红团、蕃薯起   过年时,莆田春节习俗每有做“红团”和“番薯起”,一以孝敬祖先,二为时令口福,三取一家人红红火火、大吉利、大平安、大团圆之意。“红团”皮的制作是有一番技巧的。“红团”的馅大都是甜的,也有咸的。“红团”的馅分三类:一是以绿豆为馅(绿豆去砂和杂质,洗净去壳),俗叫“绿豆馅”;一是以糯米为馅,俗叫“糯米馅”;一是以番薯干粉为馅,因为从前山区和沿海地带,少产稻米,全年主粮就是“番薯”、“番薯干”。“红团”和“番薯起”是莆田人家“过年”时的独特美食文化。
  炸豆腐    莆田习俗必备的美食,香喷喷金灿灿的炸豆腐,寓意吉祥和富贵。过了油,香喷喷的炸豆腐就做好了,刚出锅的炸豆腐香气四溢,十分美味。炸豆腐是莆田人过年必备的美食,香喷喷金灿灿的炸豆腐,寓意吉祥和富贵。
  各地的春节习俗都有自己的特色,据小编所知,莆田春节习俗的传统观念十足,在这里可以感受不一样的年味和喜庆。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