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木兰溪
故乡的豆腐皮
【发布日期:2019-03-22】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赵鲜明】
  在我故乡园庄,人们通常把腐竹叫做豆腐皮。园庄的豆腐皮,做好之时如一块黄布状,又因是黄豆做成,故又称之为豆皮。有几分乡土气息的感觉。
  园庄镇隶属仙游县,坐落于仙游、泉港、洛江交界处,四面环山,环境优美,土地肥沃,特产丰富,是国家级生态乡镇和典型的农业大镇。园庄盛产黄豆,一年可种两季。有了丰富的黄豆,人们不愁日常豆腐、荽蓉等豆制品的用度,吃不完吃腻了,就变个花样,换种吃法,将黄豆加工成豆腐皮,吃起来便有新鲜感。
  园庄的豆腐皮久负盛名。大凡盛名者,必有独到之处。园庄的豆腐皮,就有它的独到之处:香、甜、嫩、爽、韧。这五个字听起来很简单,但要全做到谈何容易?!
  我从小就对园庄豆腐皮情有独钟。记得小时,我非常爱吃豆腐皮。那时,物质缺乏,食品单调,园庄人拿得上手出得众的食品就是手工线面和豆腐皮。豆腐皮易做又经济,可口又不腻,男女老少皆宜。因而,在我故乡园庄,家家户户都爱吃豆腐皮,也都会做豆腐皮。一到农闲,每家每户都会做豆腐皮。尤其是逢年过节,村邻不问你买了多少肉,只问你备了多少线面,做了多少豆腐皮,仿佛不做豆腐皮就不像过年,只有做豆腐皮才算过年。这么一来,豆腐皮在我的故乡,便成一种佳肴,一种独特的美食,颇受人们的青睐。
  在我们村,豆腐皮做得最好的要数我奶奶。奶奶心灵手巧,聪明过人,做起豆腐皮考究认真,无比用心。别看她磨豆、煮浆、制皮都慢吞吞的,但慢功出细活,她做的豆腐皮,嫩如蛋黄,洁如镜子,薄如蝉翼,香、甜、嫩、爽、韧俱全,堪称一绝。每当有亲朋好友来家做客,拿不出好的食品来招待,奶奶便以豆腐皮炖骨汤来应付。亲朋好友吃了,都会咂嘴弄舌连声叫好。这时,奶奶便会笑眯眯地装上一带豆腐皮让亲朋好友携回去。下次亲朋好友来了,也会捎回一些礼品,一来二去,乡情亲情和友情尽显其中。
  自从奶奶去世后,我就很少吃上故乡的豆腐皮了。且因为当时年纪小,只知道豆腐皮好吃,却记不清豆腐皮的具体做法。金秋十月,仙游县作协组织作家到园庄采风,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专程来到云峰村东面郑金海、郑金华和高峰村黄建英师傅家实地参观豆腐皮制作的手工作坊,亲眼目睹园庄豆腐皮制作的全过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长方形的三联灶,灶膛里柴火烧得正旺,熊熊的火光映红了豆皮坊;灶台上方横挂一支竹竿,披着一张张刚从豆浆鼎中挑起的豆腐皮;顶梁上一台吊扇对着鼎中的豆浆不停地扇着,豆浆弥漫出的腾腾热气,闪动着廖兰华师傅操纵自如的身影。廖师傅一会儿用一根竹片将鼎中凝成的豆腐皮挑起披在竹竿上,一会儿又往鼎里添一瓢豆浆。看着看着,我不禁好奇,就开始询问廖师傅,这豆腐皮究竟从何做起?于是,沉浸在劳作的喜悦之中的廖师傅,一边从容自若,有条不紊的烧火、提皮、加浆,一边津津乐道地跟我聊起手工制作豆腐皮的具体做法和特点。她说:“ 我们园庄人做的豆腐皮大多是以本地产的黄豆为原料,做出来的豆腐皮原汁原味,可荤、可素、可烧、可炒、可汤食、可凉拌,食之清香爽口,荤、素食别有滋味,其营养价值和特有的风味非外地或机制的同类产品可比。每人每天一般能做10斤黄豆,可收豆腐皮4.3-4.5斤。从下夜两点开始做到第二天中午一点左右完工,约工作十多个小时。从黄豆到豆腐皮大致经过加工(从黄豆到豆浆)、制皮(从煮浆到成皮)、晒干(从湿豆腐皮到晾干)等四个阶段。通常于晚上8点左右开始浸豆,至下夜二点左右掏出(需浸6-7个小时),用豆浆机加工成浆(约10分钟左右),加工时要边放豆边加水以防烧焦。加工完后是过滤豆浆,豆浆过滤完了要放进大鼎(铸造的口径约85公分)中用柴火煮沸几次至熟,然后舀进专用的豆浆桶(一般用木制),放在吊扇下吹风散热。煮豆浆看似简单,其实很有讲究。煮豆浆前,要先放清水烧满一个小时,并调出其中的四成水后,方能将豆浆加进煮熟。过滤豆浆时,要把调出的水加进过滤。若要豆腐皮容易煮熟,煮浆时火候要大;若要豆腐皮筋力好,煮浆时火候要小,且得让豆浆多沸几次。豆浆做好了,下一个工序便是制皮。把煮熟的豆浆舀进豆浆鼎(圆台状,上口径略大,约80公分,深度10公分)用柴火再煮(烧满鼎浆约10分钟)至表面凝成一层豆浆皮后(约每15分钟可成皮一张),用竹片挑起,再加一瓢浆继续煮,直至全部豆浆都制成皮。刚挑起的豆腐皮要披在灶台上方的横杆上使豆浆滴净,至挂满杆后,拿出去晒干(天气好需晒7-8个小时。湿豆腐皮初晒时要适时翻转移动,以免粘杆)。要使做出来的豆腐皮颜色好,一定要选大晴天做,天气越好豆腐皮颜色越亮,天气越差颜色越暗。上半年阴雨天多因此做得少,下半年天气好所以做得多,一般每月只做20来天。由于制作豆腐皮耗用时间长,且豆浆过午容易变质,所以,须选在夜间开工。其间,充满了艰辛,也充满了欢乐。这对一个人的毅力是一种考验,没有勤苦耐劳的精神,是坚持不下去的。”
  听罢廖师傅如数家珍的把做豆腐皮的全过程娓娓道来,她的丈夫郑金华师傅刚好外出回来,问明我的来由后,他特地拿出了前天刚做好的豆腐皮让我观赏。呵,好看极了!那一张张轻飘飘,黄灿灿,香喷喷,亮闪闪的豆腐皮,光看着就想流口水。郑金华师傅见我对豆腐皮产业颇感兴趣,便又热情地向我介绍当前园庄豆腐皮的生产情况,他说:“这些年,园庄的青壮人大多外出从事面点工作,他们为园庄镇和园庄人赢得了‘中国面点师之乡’和‘面粉换来水泥,馒头换来砖头,油条换来钢筋’等许多美誉和佳传,使社会上的人们已习惯用此传言来描述园庄面点带来的发家致富。然而,留守在村里的妇女、老人们也没闲着,他们凭着一技之长,以手工打造着另一个品牌:园庄豆腐皮。同样给人们带来了不期然而然的惊喜,不仅接续了传统美食的技艺,使之不至于失传,也为家庭增收,为园庄扬名争光。”
  作为园庄人,我常想,为什么园庄的面点、豆腐皮等美食会闻名遐迩?在这次采风途中,听了园庄镇办干部赵铁新同志的解说:“园庄镇党委、政府近几年认真抓住园庄特色产业,积极搭建平台,创设园庄面食、豆制品等特色产业,科学引导面食和豆制品从业者弘扬园庄人的勤劳肯干精神,做好‘小生产、大市场’的对接,做大做强面食业和豆制品,推动园庄镇常年外出从事面食业和豆制品餐饮店经营近2万人。至今,面食业和豆制品已成为园庄绝大多数人的致富之路,每年为园庄挣来几千万元的收入,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园庄人一向勤苦耐劳,一年中,全镇各乡村,无日不在劳力之总动员状态中,绝无游手好闲之人。比之其它各地,迥然不同,园庄人富起来,实属天道酬勤。”
  我释然。香韧可口、风味独特的园庄豆腐皮声名远播,原来与园庄镇党政“一班人”的正确作为和园庄人的勤苦耐劳有关。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