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我看到各式与猪相关的吉祥图案和挂件,从贴画到红包,从挂历到存钱罐,肥头大耳、憨态可掬的小猪形象走入千家万户,一派“吉祥猪年”的氛围洋溢在城乡各处,让我不由得想起与猪有关的话题。 我喜欢猪源于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中午放学回家路过“后门尾”,当我走到一个叫“阿芜”婶嫲门口,看她在调教一只侧睡地上的小黑猪:“起来,我给你喂食了。”这只大约二十来斤重的小猪,马上滚了就站起来。阿芜婶嫲拿着“粗桖”(粪勺),大声喊道:“走,去天井里拉尿。”小猪马上下到天井里。当她把粪勺伸过去时,小猪就拉尿了。平常阿芜走到哪里,小猪就跟到哪里。村里人玩笑道:“看到阿芜就看到猪,看到阿芜家的猪就看到阿芜。”身材矮胖的阿芜笑眯了眼,并且高兴地说:“你关心它,它就听你的话!” 还有一次,也是中午放学回来家,我看阿芜婶嫲卷着裤腿,刚从田里回来,满头大汗地坐在竹靠椅上,一边喝水,一边用脚给躺在地上的小猪搔搔痒。小猪很懂得“享受”:闭着眼睛,一会儿抬起前脚,一会儿抬起后脚,乖乖地让她搔痒痒。当婶嫲站起来时,小猪马上就醒了过来……过了一段时间,小猪变成了肥猪。那年腊月,这头猪终于“出栏”了。后来听阿芜婶嫲噙着泪给母亲说,卖猪的那一天,心里好难过。当猪抬到梧塘镇食品收购站时,尽管已经过了称,钱和肉证也给了,她还要到收购站的猪栏旁,去看一看与自己“朝夕相处”的那头猪。母亲说,阿芜很有意思,她一边说一边流泪……那年邻近除夕,正在航天工业部工作的大儿子回家接她去北京,要她去照料即将生孩子的儿媳妇。春节刚过,她就离开家乡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去山西大同,顺路到北京去看她老人家,她又提到当年养猪的往事…… 今天人们提起猪的形象,可能有人会联想起可爱、老实、懒惰等词语。其实猪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队还强制农民养猪,并且按照家庭人口多少分配养猪任务。一方面猪的粪便可以积肥,另一方面增加猪肉的供应量,改善人民生活。我家虽然只有两个人口,也被下达养一口猪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母亲只好把烤桂圆干的火焙挖去,再在原地围了一个猪圈,养了一头小黑猪。“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我,只知道养猪好玩,却不知道养猪的难处。 第二天,母亲就给我买了一个粪篮(筐)和“猪屎挟”(专门用来挟猪屎的竹挟子)。那几天,我想阿芜与猪的“感情”那么好,就是时时刻刻去关心它。于是,早晨一起床我就往猪圈里跑,把小猪放出来,并且拿“猪屎挟”和“猪屎篮”,一直跟在猪后面,捡猪屎积肥。看到猪肚子有点扁的时候,就偷偷地拿饭给它吃。没过几天,我身上竟然长起“虱子”,后来母亲再也不让我接近小猪了……猪很能吃,母亲说,一头猪比两个人吃的还要多,除了家里淘米水,我家全年碾米的糠和磨面的麦麸都不够它吃,她还经常去买米糠。卖猪前十天半个月,母亲还去磨黄豆给它吃,让它再长更加肥些。经过母亲的精心饲养,终于把它喂得胖墩墩的,圆乎乎的一副圆满之态,成了一个硕大无比的句号。 中国古代还有很多关于猪的字,如“亥”是“豕”的变体。后来我才知道,我们的家是个会意字,宝盖头下有一个“豕”。意思是只有住处养得起猪,才称得上是家。猪进门,百福臻。 现在我们看到的“金猪送福”“金猪报喜”的祝语,它是有来头的。猪在古代还寓含吉祥之意,如果古代的青年男子收到大猪蹄子,那可不是有人在贬损他。据传自唐代始,殿试及第的进士们相约,如果他们中间的人在今后出任将相,就要请同科的书法家用“朱书”题名于(西安)雁塔。因“猪”与“朱”同音,“蹄”与“题”音谐,所以猪成了学子们祈祷金榜题名的吉祥物。每当有人赶考,亲友们都赠送红烧猪蹄,预祝赶考人“朱笔题名”。 时至今日,在一些地方,年画或剪纸“肥猪拱门”,则体现出浓浓的年味,以“猪”入画,是取其喜庆吉祥之相,富态能容之体,是勤劳致富、丰收吉祥的象征。猪年用“猪”来相互表达对新春的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