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碗糕
【发布日期:2019-04-15】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现在还依稀记得小时候吃碗糕的情景。那时,我家住在仙游县大济街附近的乡下,印象最深的是街中小摊上的各种食品了。而在各式各样的食品中,我最先看中的是碗糕。有时放学回来肚子饿了,而大人忙于田间,还没来得及做好饭,于是就会给几个零钱,让我去买碗糕吃。通常我会呆在做碗糕的小摊边,等候新熟的碗糕起炊,这就有机会看到制作碗糕的全过程了。
  碗糕是以小碗为模具,装原料蒸制而成。蒸碗糕用的炉子是陶制的,系仙游县盖尾新窑生产的,土话叫大烘炉。炉中的燃料是松木块,火力很大,用现在的烹饪术语来说则是叫“大火”,大火蒸炊碗糕可让裂口均匀美观。炉上架着蒸炊碗糕用的铁锅和蒸笼。
  制作碗糕的主要原料是大米,但以早米为最佳。制作时,将大米先放入清水中浸泡2小时左右,至大米变软后磨成米浆。在磨浆的过程中要加入清水和白糖,通常是500克大米加入250克清水和200克白糖。磨好的米浆要放入适量老酵母(正宗的传统碗糕,是用发酵过的陈米浆或晒干做成的老酵母,这样蒸出的碗糕更漂亮,更蓬松,更好吃)混合均匀,再把米浆放在温暖处静置10小时左右,让米浆充分发酵。
  做碗糕的师傅手脚也真快。一眨眼功夫,每个碗里都装好了雪白的浆。一会儿,蒸笼里便散发出了一股香味,香味里面还带有一点很好闻的酸气,看样子是乳酸菌的功劳——当然这是现在的认识。
  蒸碗糕一般只需十几分钟,蒸好的碗糕可以直接趁热食用,也可以放凉后再吃。事实上放凉的碗糕反而更有弹性,吃起来更筋道、细软。
  碗糕真好吃。用现在流行的语言来描述,可以说它是色泽白嫩,爽口甜香,松泡酥润,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适合老人、儿童食用。
  由于制作碗糕须经发酵,“发”象征着发达、发财、发家致富。而蒸熟的碗糕顶部会裂成四五个瓣,形如盛开的洁白花朵,好像碗糕在开怀大笑一样。“笑”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人们欢欢喜喜笑呵呵。因此,碗糕不仅是闽南地区的一大特色美食和传统早餐,也是民间祭拜神明等常用的一种食物和逢年过节时常备的糕点。过去,在仙游、莆田、泉州、福州等地都很受欢迎。如今,各种各样的面包、蛋糕、甜点等品种越来越丰富,渐渐的,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做碗糕,就是一般的菜市场也不一定买得到。然而,在仙游县的城关、榜头、大济、度尾等地方却还能使喜食者满足口福。
  碗糕起源于何朝代已无史料可查,但在清代郑东廓所着的《福州风土诗》中却有诗赞道:“栀子花开燕初雏,余寒立夏尚堪虑,明目碗糕强足笋,旧蛏买煮锅边糊。”可见,碗糕这道小吃在福建就有400年以上的历史。

       赵鲜明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