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麟焻受命出使琉球,册封琉球国王,备受琉球国人尊崇。但他不骄不躁,琉球国屡屡厚赠金银珍宝,他都一一谢绝,还免除了供给自己的廪费和口粮。琉球官民深受感动,特地为他建立了“却金亭”,以表褒扬、纪念之情。林麟焻船队返航时,因妈祖显灵保佑,安然化解了海上巨大风险。衣锦还乡后他虔诚地到贤良港瞻拜祖祠,并为重新修订的《天妃显圣录》作序。 林麟焻,字石来,号玉岩,清代兴化府莆田县城内永积巷人(今莆田市城厢区英龙街东山巷),康熙九年(1670)进士,历任中书舍人、礼部试分校、户部江南司主事、户部广西司员外郎、四川乡试副主考、礼部郎中、贵州提学佥事等职。他一生为官,却纤尘不染,惜才擢贤,又嫉恶如仇,执法如山。他治学有方,大力倡导经史实学,杜绝浮靡之风。他宦海浮沉数十载,虽未登高官显贵之爵,但所任之职众口皆碑,被誉为“清若秋霜,明如悬镜”,流芳后世。
一品钦差受命出使琉球
康熙八年(1669),林麟焻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康熙九年(1670),赴京会试,又登进士第,朝廷授予中书舍人。康熙二十年(1681年),受命担任礼部试分校。他秉公办事,慧眼识才,选拔之人多为博学多才之名士。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林麟焻受命出使琉球。他此行是清政府的第二次派使册封,康熙皇帝亲书“中山世土”四字,赐赠琉球国王。康熙皇帝对此次册封十分重视,特令在“学识宏博,仪观俊伟”者中推选人选。最后确定翰林院检讨汪楫为正使,内阁中书舍人林麟焻为副使,并赐穿正一品莽服,持虎节龙旌。册封使团共300余人,乘坐特地建造的高大壮观的“册封舟”,从福州港启程。经过三个昼夜(正常需要7天半),册封船队劈风斩浪,终于抵达琉球国的那霸港。 琉球群岛曾是中国的藩属国,早在明代洪武年间的1372年,疏球中山王就被明朝政府册封为琉球王,建立了琉球国。此后,琉球国一直按照明制隔年进贡,谨守臣节。明朝消亡后,清政府继续与琉球保持着藩属封贡关系,先后8次遣使册封国王,谕送祭文和册封诏书。
履险克难的非凡经历
汪楫、林麟焻此行路途遥远,惊涛骇浪,危险重重,但封舟船队出了闽江口,进入茫茫大海,不见山影,却能乘风破浪,飞快前进,千里海路,只有三昼夜就到达目的地——那霸港。这次神奇的航行,比正常速度足足快了一倍多,所以琉球国臣民都“以为长江天堑飞渡”似的,感叹纷纷,惊讶不已。 经过核查,当时册封使团前往琉球的航路,从福州外港梅花开船后,先要南下航行到台湾北部的鸡笼屿(基隆),然后再沿黑潮支流的台湾暖流转向东北,经过彭嘉山北面,一路利用南风、西南风或东南风,续沿台湾暖流朝钓鱼屿、黄麻屿(黄尾屿)、赤尾屿北面的方向航行。穿越冲绳海槽后,再过琉球群岛的古米山北面,然后抵达琉球群岛的那霸港。若照正常航行速度,航程“共需76更”,按照《筹海图编》“使倭针经图说”上所说的“更者,每一昼夜分为十更”推算,即需要7天半时间。 但妈祖又一次显灵护航,指挥两条大鱼白天引道,万只海鸟夜间回翔指航。上岸举行册封典礼后,汪楫、林麟焻两人立即到久米村上天妃宫(由赐居琉球的福建36姓创建)焚香朝拜谢恩,汪楫欣然题写了“朝宗永赖”匾额,林麟焻挥毫撰写了长联:“累朝叠诰表神功,岳降自希江,翊运疑庥,频现红灯宣圣化;重译献琛逢盛世,皇华临马齿,抠衣展拜,永清碧海耀吾宗”。艺术地展现了册封的过程和清政府作为宗主国对藩属国琉球的美好祈望,也表达了对妈祖恩德的眷谢之情。 琉球国共有久米村的上天妃宫、那霸的下天妃宫(永乐二十二年由琉球国王尚巴质创建),以及久米岛天后宫等3处。当时琉球祭拜妈祖的节日共有七个,包括三月廿三诞降日和九月初九升天日。
琉球奇异风光激起滔滔诗情
驻留琉球期间,奇异风光激起了林麟焻的滔滔诗情,他一口气写下30首《琉球竹枝词》,第一首诗写着:“手持龙节渡沧溟,璀灿宸章护百灵。清比胡威臣所切,观风先到却金亭。”《琉球竹枝词》第十二首写道:“望仙楼阁倚崔嵬,日看银山十二回。笙鹤彩云飞咫尺,不教弱水隔蓬莱。” 从受命奉节、登上封舟,往来于沧溟海途,直至返国复命,这个过程恰恰形成了一个特定时空的专题性写作环境。在这个文化环境中,明清两代产生了一定数量的以钓鱼岛列岛及其海疆为题材的诗歌作品,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见证。而林麟焻的30首《琉球竹枝词》正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册封舟上的中国舵工还把一本宝贵的航海针法送给了琉球舵工。此书经“三十六姓”后裔程顺则(1663—1734)补充后,命名为《指南广义》。该书在福州刊印后运回琉球,广为流传。书中详尽记载了有关航海的地理、天文、气象等方面重要资料,还收录不少有关妈祖信仰的史料,成为来华琉球航海人员的必备指南。
为新修《天妃显圣录》作序
康熙二十四年(1685),历经惊涛骇浪的林麟焻衣锦还乡。他欣然以一品钦差和“族孙”的双重身份,虔诚地到贤良港瞻拜祖祠,同时还“遣工置木石整造之”;并且“奉谕旨荣迤,特隆春秋肄祀盛典,以答鸿庥”,“着地方官行春秋二祭”。此外,他还在百忙中抽空,为重新修订的《天妃显圣录》作序。 这篇序文首段这样写道:“居海之滨,妃自是诞焉。今世祀祖祠尚在,余过而瞻拜之”;作为序文主体的第二、三两大段,林麟焻以“奉册命而渡沧溟”的亲身神奇经历,盛赞了妈祖的圣灵庇佑,表达了真挚的崇拜和感激之情。 《天妃显圣录》的这第五篇,也即最后一篇序文,不但是妈祖文化的经典性文献,也成为研究中国与琉球国友好交往史的珍贵历史见证。
倡导经史实学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林麟焻外放担任四川乡试副主考,后调任礼部郎中。康熙三十二年(1694年),又外任贵州提学佥事。在任期间,林麟焻以身作则,“严绝请托,甄拔单寒”,执法如山,治学有方,他大力倡导经史实学,杜绝浮靡之风。他还特地购置明代名家文稿,分发给所属学堂,并“饬师儒朝夕课诵”,孜孜教习,使得当地文风为之一新。此后林麟焻又奏请朝廷增加贵州乡试名额,惠及贫寒之子,颇得士子们赞扬。连云贵总督、贵州巡抚也称誉他“清若秋霜,明如悬镜”,联名向朝廷举荐提拔。
奉命修纂《莆田县志》
林麟焻文学功底深厚,尤擅诗词。此前在京时,便常与友人往来唱和。“拂郁困顿之致,悯时伤乱之怀”,抒情言志。久而厚积,遂集成卷,名士王士祯、陈维崧亲自为其作序。时有《星槎草》《郊居集》《竹香词》《中山竹枝词》《玉岩诗集》《玉岩诗集续集》等多部作品行世;还辑有《列朝外纪》若干卷收藏于家。 康熙四十三年(1704),福建巡抚梅鋗奉命修纂《莆田县志》,特聘林麟焻担任修纂总裁。他不辱使命,详考细证,论事评史务求客观公正,“无谢德挟刀之嫌”,社会舆论无不为之推崇折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