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我们学校一百多名小记者在《莆田晚报》记者和学校老师的带领下一同走进位于秀屿区东峤的莆盐文化园,享受了一场渔盐文化的视觉盛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让我们体验制盐的不容易,盐场领导决定带我们到盐场工业区亲身体验一番。一下车,眼前就出现了一块块四方形的盐田,空中还弥漫着咸咸的味道。盐田上的盐工们正忙碌地纳潮、制卤、选盐、扒盐和归坨,她们分工有序,动作娴熟。我走过去采访了一位年纪稍大的阿姨:“阿姨,您好!为什么我们这个盐要在凌晨两三点就开始扒盐?”阿姨用毛巾擦了擦额上的汗珠,微笑着告诉我:“早上是卤水的结晶时间,为了将扒盐与结晶期错开、利用太阳初升的蒸发量,所有我们必须在凌晨起床。产盐季节太阳升起较早,扒盐工作最早从两点就开始,大约持续三个小时,一般是八点之前必须结束。” 这时,我弯下腰用手拾起地上那一粒粒洁白如银的小盐巴往嘴里送;“啊!不咸,是咸中带甜!”我想:这正是勤苦的盐工们用汗水凝结着银光闪闪的盐田,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滋养着这粒粒洁白的食盐。 这次盐场之旅,让我看到烈日当空下,盐工们不辞辛苦地劳作。一粒粒盐也“来之不易”呀!我决定再也不浪费它。夕阳西下,我们的旅途也即将结束。望着盐工们辛苦扒下一座座洁白如银的盐堆,在余晖铺照下金光闪闪,那不正是盐民们汗水的结晶? 指导老师:陈梅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