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个文盲,没有一技之长,他常年以砍柴为生,以牛马之力养育我们兄弟姐妹。也许是登高可以望远的缘故,父亲比村里的同龄人看得更远,也以他的远见引领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们世代在农村,日子的艰辛让父亲悟出要是摆脱贫穷唯有读书的道理,只有读好书才能跳出农门,才能过上舒坦的生活。于是,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父亲常常在凌晨就偷偷地上山砍柴,并悄悄地卖到城里去,为4个子女上学营造良好的条件。记得我1978年高考落选后回到村里参加生产队的劳动,看着我“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窘迫,父亲在坚持参加生产队劳动之余,连砍了20多天的柴,给我积攒了补习费,送我到二中补习,让我圆了大学梦。当我第一个月领到40元的工资时,他特别高兴,说我有了旱涝保收的好职业,并折算我的年收入抵得上他种15亩地或砍600天柴的收入。 我家虽然离城里直线距离不到2000米,但毕竟是乡下,在上世纪80年代初,经济还十分落后,几百年来姑换嫂的习俗还很流行。也许,在那落后的年代,换亲是节省婚嫁支出的唯一选择。当我和妹妹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时,不时有乡亲上门提换亲之事,但都被父亲拒绝了。他给我和妹妹设定个目标,要我建个双职工家庭,要妹妹嫁到城里去,兄妹俩彻底离开农村。 邻村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她父亲托人捎来口信,只要我娶他家小芳,他将以“三不一有”来奖励我。那时我们乡下的婚娶行情是“三个二”,就是聘金200元、私房钱200元、礼品200元,他的“三不一有”就是不收聘金、私房钱和礼品,还给1000元现金作嫁妆。可是这个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还是被父亲婉言谢绝了,老人家认为,单职工的孩子比双职工的孩子,在生活环境和成长条件方面相差甚远,况且,单职工孩子的户口在农村,以后要跳出农村还要付出很多的艰辛。既然跳出农门了就要选择双职工家庭模式。 1984年寒假,在与父亲闲聊时,他获悉我有个来自山区的女同事L尚无对象,他鼓励我尽情地去追。他说,山区的聘金虽然比我们山下高出很多,但山区的女孩比城里的女孩好相处,只要能追到手,钱的问题他来张罗。没几天,他就叫我两位哥哥代表家长进山提亲,并授权答应女方提出的所有条件。那时春节即将来临,家里的事很多,当两位哥哥建议春节后去提亲时被父亲臭骂一顿,他说春节是提亲的旺季,去迟了说不定就被别人谈成了,大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急迫。当年五月,父亲就给我办了婚礼,当邻居知道我娶到是“三高一无”(高聘金、高私房钱、高礼金,无嫁妆)的妻子时,背地里多有议论,而每每听到邻居的议论,父亲总是笑呵呵地告诉他们,这门亲事可是一本万利的好事,儿媳是她乡里第一个女大学生,她有像古井里的水一样取之不尽的工资,以后老了还有退休金。我现在负担是重了些,但我的子孙以后就少负担了。其实,父亲没告诉邻居的是,凭着“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经验,他坚信,大学生儿媳一定会生出一个大学生的孙子(女)来的。 当年,妹妹虽不是村花,但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和那条粗又长的辫子也让村里的许多年轻人心仪,可父亲也一样拒绝上门提亲的乡亲,他支持妹妹嫁给城里一个有铁饭碗的小伙。城里的聘金比乡下低很多,让妹妹嫁到城里,按邻居的话说,父亲亏大了。确实,单我和妹妹的婚嫁就让父亲比村里的同辈多付出了十几年的艰辛,也让他老人家多砍了十几年的柴。 其实,父亲鼓励并创造条件让我们离开乡村那是他前半生的事,在他的后半生,特别是晚年则是鼓励我们回乡村发展,这从要我到城里买房到要我回乡建房的建议上尤为明显。当年我结婚后不久,父亲就给我们制定了到城里买房子的奋斗目标。虽然当时的房价1平方米只有五六百块钱,可我们的工资一共才80多块,要买套房子谈何容易。经过十几年的节衣缩食,我们有能力在城里买房子时,父亲却反对了,他要我回老家建房,其理由是:当年让我到城里买房,是因为农村落后。如今经过改革开放,老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祖辈砍柴之地大蜚山也建成省级森林公园,青山绿水成了无价之宝,21世纪的农村将是城里人羡慕的宝地。他问我,老家在景区,为什么就不回老家翻盖房子?他认为,在城里买一套房子的钱,在老家可以盖座有天有地的别墅,不仅有青山绿水,还有浓浓的乡情乡谊。于是,我放弃了进城买房当房奴的计划。去年,10车道的825北街开到老家,景区老家也成了城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倍感温馨和幸福。 诚然,我们的幸福是父亲的艰辛付出和正确引领的结晶,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我们的日子都过很舒心,我们的子女们都有了一份好工作, “豆”们和“瓜”们也分别成了新上海人、新杭州人和新厦门人。每每谈及,我们兄弟姐妹都十分感恩他老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