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作孽与死亡
——《雷雨》读后感
【发布日期:2019-06-12】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王宇珂】

    曹禺的《雷雨》确实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并不是表面上看的那样,仅仅是一本单纯的话剧剧本。这本书中包含了非常多的内容,将整个旧社会的黑暗与无人道,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从整本书中读到的莫不是“作孽”与“死亡”。这令人感到吃惊,但也是真实的。本书每一幕,都在批判着那个时代不同阶层的尖锐矛盾,其间产生的不公平所导致的悲剧,不应该被我们视作理所当然。举凡有良知的人,必然要产生相关的同情,为那个时代被压迫的人民而痛心和惋惜。
    在《雷雨》中,不断对命运发出质疑的鲁侍萍,作为一个旧社会中的底层妇女,封建思想已对她造成无法治愈的严重毒害与创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鲁侍萍对自己一切的遭遇都归结为上天安排,无法靠自己去改变命运的走向。她不可避免地要在一场变故中被彻底打垮。书中人的悲惨命运莫不是由自己一手造成的。抛弃侍萍母子,为富不仁的周朴园在最后一幕中失掉了全部儿子;对丈夫不满的蘩漪爱上丈夫的大儿子,亲儿子周冲为了救四凤触电身亡,她自己最后失掉了神智;性格怯懦的周萍,他先是与继母蘩漪有染,后又爱上自己同母异父的妹妹四凤,最后他选择了举枪自杀……等等。剧中人物一条条的命运支线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终于重合,先前各自埋下的恶果,让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作者以此对当时中国灰暗的、扭曲的家庭和社会进行了尖锐批判,引人深思。
    为什么连剧中无辜的人也难逃一劫呢?就像四凤,从头到尾属于最无瑕、最无辜的角色,但曹禺安排了她的死。在雷雨交加的夜晚,她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即踩了故事开头那未修的电线而死。她的死在我看来也是必然的,在这样的社会中并不是自身洁白就能置身事外。一切逆来顺受、不敢抗争的人都注定要成为悲剧。当然,作者在此处不仅只有这一目的,他安排四凤的死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在高潮部分将悲剧推向极致的高度。因为读者万万没想到,最终死的竟然是三个人。
《雷雨》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在揭示一切不堪的同时,也在警示着所有有心读完它的人。
                           2018、12

(作者系莆田第一中学高二(19)学生)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