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飞书院之思古幽情
【发布日期:2019-06-26】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这个周末,雨后初晴,万物澄澈空灵,真是别样风景!县委郑书记要去大蜚山考察,接到随行通知后,六月十五日早上,我从荔城孩子住处出发,一路以每小时120公里定速疾驰,到了鲤城清源路1号县行政中心主楼大堂前,只见县委办、宣传部、文旅局、档案局、鲤城街道办事处、大蜚山管委会的同志已在谈论此次考察的话题,工作人员正在分发仙游地方文史名家陈金添关于宋代大飞书院遗址及其摩崖石刻和大蜚山原名考证之类的材料,还见到一本刚刚出版的清代乾隆版《仙游县志》。
旧志称:大蜚山来自九座山,蜿蜒百里,屹立为大飞、小飞二峰,其形翼然,如飞扬之状。大蜚山作为鲤城盆地的屏障,水绕山蟠,面势环翕,留下了历尽沧桑的古驿道、浩气长存的五百洗、见证历史的江霞溪、崇尚教育的书院遗址、众多的摩崖石刻以及神奇的民间传说,传闻有十八胜境,九龙岩、附凤岩、清水岩、西来岩、白云岩、蜚山岩和富洋院道场诸胜,有飞舞灵动的九龙岩寺、典雅端庄的海霖寺、香火旺盛的慈梵寺、普济众生的西来寺、饱经沧桑的云林寺、梵音缭绕的白云寺,早在唐代就名闻遐迩。千百年来,历代骚人墨客纷纷登临游玩,题诗作赋,遗下了许多歌咏大蜚山的名篇佳赋。
仙游绿屏,蜚山福源。我们此行目的地就是大飞书院遗址,车从县行政中心西大门出,一直往西方向的山间小道行驰,沿路秀竹郁郁,芳草青青,大约十来分钟的车程,就见一寺门巍然矗立,门上“松峰寺”三个大字,赫然醒目。下车观赏,寺门两旁有一对楹联:“松挺峰腰恭迎四方僧客,峰牵彩云俯视古刹庄严”,道出了松青鹤舞松峰寺的鲜明特色;门楣上、脊背上雕饰着双龙飞凤、瑞兽仙禽,乃是吉祥和瑞的象征。这崭崭新的大门无疑为绿屏叠嶂的寺庙增添了一份光彩。
丛林苍苍,涧水潺潺,一派水光山色,我们踏着泥泞小道前行,经过一池塘,一看水甚是浑浊,足见前些日暴雨之猛烈。穿行过莆永高速公路涵洞,登山间小路蜿蜒而上,约莫步行二十来分钟,可见前方有几块大石头挡住去路,四个赫然大楷“大飞书院”映入眼帘,一边仔细观察触摸,一边对着手中的小册子,口中念叨着“大飞书院”题刻,字幅高270厘米,宽110厘米,右边头款为“崇清”,乃是南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进士陈谠的号。陈谠字正仲,官至兵部侍郎。他致仕后封清源郡侯,食邑一千一百户,终年82岁,赠通议大夫。陈谠博学多才善诗赋,诗文清雅有典,工书法,笔体雄健有力。《兰陔诗话》称:“正仲书法遒劲,颇类君谟(蔡襄),淹贯群籍,诗文不作险语,而雅有典则。”
巨石左边落款为“喻景山作”。史书记载:“喻峙字景山,号大飞,宋绍兴五年(1135年)特科进士,未老即隐于大飞山中构筑书堂,讲学授徒,自乐时与郡人陈谠、刘克庄、陈宓诸公往来密切,吟诗赋词相唱酬。列举陈宓为喻景山作《仙谿喻氏大飞书堂记》,可见当时交往之情景。文曰:“朝晴暮霭,月出风行,奇姿异态,率以诗发之。”又曰:“慕君之志,他时结茅松峰,与大飞相望百里,春树暮云,乘兴命驾,山肴野蔬,杯酒相属,各以所得相质,念其乐当何如。”这个陈宓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宋宁宗嘉定七年,入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着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共写八百余篇诗文,可谓是一位大才子。
题诗足奇石,踏迹显文脉。“大飞书院”题刻巨石上行第四篇《和喻景山席间作——陈师复》,诗云:“仙溪七十里,半世只闻名。一日见山面,千年怀友情。古匏浮美醁,清水照尘缨。霜月亭亭白,连床语到明。”陈宓还有一首《和喻景山》诗:“一榻无尘便觉凉,半生场屋鬓将黄。而今已办还山计,对卷烧香爱日长。”如今石刻上字迹模糊,已无从考证。据《仙游县志》记载:宋嘉定九年至十二年,福建同安人许伯翊任仙游知县时,有一次访喻景山,咏诗作赋挂于墙上,诗云:“奉陪南极老,来慕北山名。凿石浓书墨,流觞款叙情。问谁挹仙袂,笑我缚尘缨。知是龙门客,终南卧孔明。”陈宓与许伯翊两人同押“佩文诗韵”中八庚:“名、情、缨、明”诗韵,都在赞扬喻景山的才华与友情。许伯翊此诗题刻至今可辨,位于“大飞书院”左侧面,字幅高132厘米,宽80厘米,诗中的南极老,即是陈谠。彼此歌以咏志,别有一番情致。
“大飞书院” 巨石右侧旁有“挹飞”“煮茗”诸篆刻,山谷中遍布石灶、茶碾、研床、棋砰、小江、山松、竹林诸胜。据记载,清代二百年间,历任仙游县官都喜欢来此游憩。我们乘兴继续登上山道,来到了“大飞书院”东侧的一个岩石上,石刻“松竹林”三个大字隶书,字幅高98厘米,宽35厘米,只见岩石周边松树成林,苍翠的绿色,引发人无限的遐思;岩石的前方竹林成片,纤细柔美,秀逸有神韵,陡升有此凌云气的感慨;中间有个开阔地,铺满鲜嫩的草,湿漉漉的空气,不由仰着头,倏地同山风撞个满怀,能不醉在心田。
如此多情松竹,醉美山水,感人诗篇,真东南之壮邑也,令在外仙游乡亲流连忘返,有地方文史名家陈金添的足迹,印证了他对于乡情的眷恋。我情不自禁地再翻看手中的这本厚厚的文本,里面收录了陈金添探访大飞书院遗址的美篇。正如他在文中所说的,大飞山融入了仙游千年文化的血液,也融进了仙游人的美好记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由此,他呼吁当地政府清理和保护好大飞山摩崖石刻群,据清康熙版《仙游县志》记载有19块碑刻,目前只见11块,其余几块可能因山体滑坡埋在地里。倘若在山顶富洋村建个调节库,让碑刻旁的小溪像过去一样常年有水,就有曲水流觞的氛围。在碑刻东南方,原大飞书院旧址复建宋代的大飞书院,可按陈宓的《大飞书堂记》记载来仿制书院架构,开辟一方吟诗唱和、品茗闲趣的宝地。在此基础上打造大飞书院文化主题公园,恢复大飞山之名,使宋代的仙游文脉得以传承。
这些美好设想,无疑为大蜚山省级森林公园的保护和开发锦上添花。途中,大蜚山管委会的同志告诉我,大蜚山森林公园南北跨度6.8公里,东西宽5.5公里,总面积143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2%,浓密的树林,如同一层绿毯,覆盖在群山峻岭之上,这些名山碧林、峻岩险崖、古刹幽境,形成古朴、原始、宁静、祥和的自然环境,更有分布于其间的条条溪流,流淌于蜿蜒曲折的山涧,造就了秀潭、碧湖、飞瀑、流泉、清溪、幽涧等多姿多彩的动人水景,每当夜晚看月影斑驳,树影摇曳,花影迷离,湖光山色朦朦胧胧,意境幽美,享有“小庐山”之美誉。
大蜚山是仙游的风水山,是一块充满魅力的投资热土。近年来,仙游县委、县政府重视大蜚山生态保护和建设,秉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理念,开通了一条环绕大蜚山半山腰7公里长的蜚山绿道,宛如一条长龙四季在山间穿梭。初春,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还有那些不知名的野花,竞相怒放,五彩缤纷;仲夏,绿潮涌动,平添凉意,一派生机盎然;入秋,枫叶经霜变红,红绿相间,交相辉映;隆冬,油桐飘零,青松傲立,曼妙唯美;吸引着成百上千市民前来游览。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打造一个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健身探险、科考研究、采风写生于一体的省级森林公园,成为仙游人休闲胜地和心灵归属的美丽后花园。
郑志忠
|
荔林水乡 夜绽华光
毕业启航 共赴新程 湄职院举行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
荔城区北高镇 深入基层听民声 办好实事暖民心
古韵新声颂党恩 我市举行“迎七一”文化惠民专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