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清凉境
【发布日期:2019-07-03】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有人说暑天高温是令人烦躁的季节,不仅是因为空气状况,而且周围的环境到处是空调排气扇搅起的热风和被风扇叶切成碎片的噪鸣,还有这个季节学校里的莘莘学子们纷纷离校了,老师们有的也选择出游避暑去了。但学问是不可以去避暑的,暑天里,好书仍然是要读的,暑天的书自撑起一片荫凉。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爱读书人而言,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就不必在乎读书的环境了。正如曾国藩所言:“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而对于不爱读书者而言,总有一万个借口抱怨发牢骚没有读书的环境,没有借口也总要随便找个借口来搪塞自己,可惜的是他们没有读书的心境!
至于读书的心境,则往往与读者的年龄、阅历、志趣等有很大的关联了!清代朱焘在其《北窗呓语》中所感慨道:“少年读经,其功专也;中年读史,其识广也;晚年读释典,其神静也。”还有清代的文学家张潮在其着作小品文集《幽梦影》中对不同阅历的人读书的心境所描述的:“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无论何季何时何地,有益于身心的休闲方式莫过于阅读有益之书。“闲心品茗读雅书,方为至上境界”!书最好的新买来的,散发着油墨气味;又最好是散文,比如三四十年代的名家经典读物,信手拈来一本,字字珠玑,还会觅得知音。只要你从作者出发,人同此心,这时你会觉得这些精品书籍恰如友人光临舍下,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读者和作者之间要达成默契的。作家的创作和读者的欣赏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关系的,优秀的作家会以优秀作品的问世引导出优秀的读者,作家们用人世间真善美的东西去塑造人们的灵魂,提高读者们的审美情趣并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从而扩展了人们的精神视野,提升读者的精神品味。优秀的读者又会以自己高雅的审美需求呼吁出高层次的作家。只要用自己的心灵蘸着作者的笔触,亲近古贤近哲、作家诗人并用内心与之对话,在读书的过程中衔古含今,涵孕天地,入情入境之时,季节的芳影、人生的感悟纷至沓来,真是进入又一个世界了!尽管身边的世界像大海一样在周围起伏汹涌着,你却可以俯察贝石,安之若素,处之泰然。这是一个充实丰盈的境界!
读书入境时心不外弛物我超然,掩卷之际能达到通会、超脱、达观的境地时,可谓悟性高、根器大的优秀读者。正如大自在大彻悟的书仙对读书的境界如是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当达到读书犹入禅境的状态,此时的书已然成为他们心灵的道场。
读书是一种情怀,炎炎暑天里读书如临凉风,如闻薰草。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好书不仅让我们长见识、解疑难、懂得义理,还能让我们终身受教益!在爱书人看来,与好书亲善相处,年轻时可以从书中汲取情趣与教诲;待到鬓发染霜的年龄,那些好书、有益之书则带给我们以亲抚与无尽的安慰。盛夏之时,在一片如水闲情里读书,实在是一种高级享受!
蔡其昉
|
荔林水乡 夜绽华光
毕业启航 共赴新程 湄职院举行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
荔城区北高镇 深入基层听民声 办好实事暖民心
古韵新声颂党恩 我市举行“迎七一”文化惠民专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