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竞争正进入“高手过招”时代。 截至7月15日,数据显示,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沪深两市共计39家上市房企披露2019年中期业绩预告,包括扭亏企业在内,16家房企业绩预喜,占比达41%。从预告净利润变动幅度来看,实现增长的企业有15家,占比不足四成,剔除数据不确定性房企,16家亏损,其中8家是首亏。 值得一提的是,这39家房企中大多数是中小房企,但也有泰禾集团等销售规模达千亿元量级的房企,可以折射出行业整体情况。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19年上半年,行业分化现象进一步加剧,业绩变化可谓“喜忧参半”,中小房企亏损面扩大,部分大中型房企盈利情况较好,尤其泰禾集团、蓝光发展等第二梯队房企表现突出,有助于强化投资者对此类房企的市场信心。 今年上半年,《证券日报》记者与多位房企高管交流后获悉,业界普遍认为今年仍旧是房地产行业的“小年”,但“小年”中藏有机会。上半年,苏州、西安等部分二线城市市场上行,有些企业抢得了销售窗口期,已经回笼不少资金,预计下半年有些城市政策层面或许有所放松,多数开发商将在下半年集中推盘。 克而瑞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TOP100房企累计权益销售规模近3.9万亿元,同比仅微增4%。从整体来看,房企2019年目标制定相对谨慎,平均目标增长率仅在20%左右。同时,2019年整体的预期货值去化率降至60%左右,完成业绩目标更依赖于供货量的增长。该机构预计,在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部分房企全年业绩目标的完成尚有一定压力,下半年仍需加速推货入市。 “对于房企下半年的排兵布阵,在加快推货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回款率。”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即使利润率有所下滑,但回款到位,还可抓住窗口期拿地,企业则能继续发展。 实际上,目前来看,不管是龙头房企还是中小房企,都非常注重现金回笼情况。以泰禾集团为例,上半年启动“抢收”计划后,在北京的两个“大院系”项目即斩获113亿元销售额。从数据上看,北京新建商品住宅市场一年的网签销售额约为400亿元,半年则相当于200亿元,这意味着泰禾上半年完成的销售业绩占据了北京新建商品住宅市场一半的份额。 由此可见,“小年”中的机会仍在,能抓住这些机会的房企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克而瑞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TOP50房企权益金额门槛升至217.8亿元,门槛增幅最高达6%;TOP30房企和TOP100房企的权益金额门槛分别为350.3亿元和85.5亿元,门槛增幅分别为2.8%和5%。而TOP3房企权益金额集中度达10.5%,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可见龙头房企继续保持稳健高质量发展。 至于下半年的整体市场走势,克而瑞预计称,“2019年将是房地产市场销售‘小年’。下半年,百强房企规模增长也将继续保持平稳,出现快速增长的概率不大”。 (证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