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中年间(781-783),吴兴在莆田延寿村建造延寿陂;贞元七年(791),林藻得中进士,成为了北洋平原“发射”的第一颗进士卫星。林藻是莆田置县以后第一名进士,这是延寿陂的光荣。从此,类似他这样的进士卫星,不断地在北洋平原进行发射!更加引人注目的是,林藻九兄弟个个人品出众,博学多才,都做了刺史级的官,史称“九牧林”,这更加是延寿陂建成以后,北洋平原出现的一个历史奇迹。 众所周知,人才难得。对于国家来说,那是多多益善,优秀人才越多越好。但是,对于家庭来说,九人读书优秀,都去做官,这样的经济负担却实在沉重。林藻父母担挑得起,显然是与吴兴造陂以后,北洋平原农业收入稳定息息相关。 余学范先生在《延寿陂的灌区及其分水》中说:“吴兴筑陂时的灌区,大致相当于吴兴所开发的北洋。依据兴化平原以及南北洋的定义,延寿陂灌区西抵九华山麓,南达木兰溪,北至囊山山麓。至于东面,我们认为,延寿陂灌区东到漏头三江口一线。”史载面积四百顷 ,即四万亩。林披家在今西天尾镇龙山村乌石,刚好在延寿陂灌区之内。 林披(733-802)是个小天才。据弘治《兴化府志》卷之四十四《文苑》记载,他“目所一览,必记于心。年十五,手抄六经、子、史约千余卷。二十以明经擢第,授临汀曹椽。郡多山鬼淫祠,民厌之苦之,着《无鬼论》。刺史樊滉奏署临汀令,以治行迁别驾;复以御史大夫李栖筠奏,授检校太子詹事,兼苏州别驾,赠睦州刺史。生子九人:苇、藻、着、荐、晔、蕴、蒙、迈、既”。 林披于天宝十一年(752)明经及第,为官四十年,六十岁辞官,很有可能正是这个时候,林藻得中进士。他这个人富有传奇色彩。做官时能亲民爱民,为民排忧解难。在临汀当小官,郡多山鬼淫祠,神棍利用这些来欺压百姓,林披写《无鬼论》,站在唯物论立场,和唯心论者进行势不两立的斗争。这些优秀品质被自己的九个儿子所传承,终于创造了“九牧林”这一奇迹,有关林藻、林蕴等人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 吴兴建造延寿陂成功,也为林披排忧解难,从此,北洋平原土地更加值钱,他家的永业田和口分田,无论是出租,还是自己种,每年都有一笔十分可观的稳定收入。 吴兴造陂以后,北洋平原不仅让林氏创造历史奇迹,而且还为徐氏“发射’了徐寅和徐铎两颗状元卫星。这就再一次说明了水利事业的升级,推动和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吴兴本人从此为受益区人民所尊重,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激励着后人勇攀科学文化的高峰。 值得指出,吴兴建陂以后,北洋平原不断“发射”进士和状元卫星证明,莆田文献名邦依靠的不是所谓“地瘦栽松柏”的落后经济,而是水利先进,经济发展水平先进。唐初福建各地水利兴,挖池塘,莆田最先进,经济发展也上去了 ,所以,评她列为全国的“上县”,即一流县。宋代福建水利兴,建陂坝,莆田、仙游名列全福建头两名,经济相应发展,莆田、仙游都列为“望县”,即全国一流县。研究莆田历史,一定要懂得我郡“文献名邦”来之不易,有着十分雄厚的经济基础;没有这样的基础,那是建不成的。唐朝后期,吴兴建陂成功,北洋平原优先用陂水灌溉农田,农业稳产保收,经济基础比其他地方雄厚,所以,莆田历史上第一位进士,在这里诞生。与此同时,“九牧林”名闻天下。到了后来,延寿村出了徐寅和徐铎两位状元,更加引人注目。在历史上,北洋平原究竟出了多少进士,多少名人,实在值得重新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