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特别报道
启动英烈权益保护公益诉讼程序 河南甘肃两地检察官全力协作 跨越千里,烈士张青山魂归故里
【发布日期:2019-08-02】 【来源:来源《检察日报》】 【阅读:次】【作者:】

  在河南省泌阳县,有这样一家两代人,苦苦寻找先烈半个多世纪无果,当地检察院通过履行公益诉讼保护职责,豫陇两地检察官跨越千里协作,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终使72年前为国捐躯的泌阳籍革命烈士张青山英魂回归故里。
  7月18日,泌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冯建海、泌阳县检察院副检察长白松亚和该院第四检察部主任卢斌来到县烈士陵园,看到张青山烈士纪念碑已落成安放、碑文正在刻制,冯建海表示,完工后,将适时举行安放纪念仪式。
  “感人肺腑,终生难忘。”回忆起寻访过程,泌阳县检察院检察长田冬松感叹道。

 

 寻找父亲,小伙变成白发人

 


  张玉忠的爷爷张青山,泌阳县泌水镇人,出生于1907年2月,1936年7月在泌阳参加鄂豫边地区的革命游击队,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桐柏山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游击队又改编为豫南人民抗日独立团,豫南人民抗日独立团于1938年2月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当地人称为“老八团”。
  由于当时白色恐怖的社会环境,张青山参加革命后再也没有与家人联系,张青山也被当地国民党民团诬为参加了“土匪”,多次到家里要人,并对其家人进行欺凌迫害,家人也只是从民团的行径中隐约知道张青山参加了革命,参加了红军。
  新中国成立后,张青山的儿子张金明及孙子张玉忠、张玉强两代人,跨半个世纪多方寻找打听张青山的下落。
  张金明3岁时,父亲张青山就离开家参加革命,张金明8岁时丧母,成了孤儿,靠要饭和亲友接济为生,解放后政府把他送进扫盲班学习,又为他安排了工作,寻找父亲张青山,将父亲遗骨接回家,成了张金明的一大心愿。
  为寻找父亲张青山,张金明工作之余就四处奔走,到河南确山和桐柏等革命老区、福建福州、安徽合肥、江西赣州、湖北武汉等各地寻找,那时候因信息闭塞,通讯交通不便,一直没有下落。
  后来,张金明还带着儿子张玉忠、张玉强一起寻找,在寻找过程中遇上了许多好心人帮助,也受过不少气,吃了不少苦。
  为寻找父亲,张金明从一个帅气的小伙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他的工资除了养家糊口之外,全部花费在了寻亲的路上。他一路走来,只能吃最便宜的方便面,为省钱多次露宿街头。因当年新四军“老八团”战友,或在历次战斗中牺牲或去世,或健在的年事已高、记忆模糊,张金明寻找父亲的下落一直没有得到可靠的信息。
  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通过泌阳籍老红军史玉林等人介绍,张金明才辗转联系到张青山的老首长、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的张才千将军。
  张才千将军曾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二旅旅长、八路军第129师第385旅770团团长,保卫延安,留守陇东八年,率部参加了豫西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中原突围、保卫陕甘宁边区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张才千将军曾任湖北省军区司令部参谋长、武汉军区司令员等职务。
  在武汉见到老部下张青山的儿子张金明,张才千将军拉着张金明的手热泪盈眶,张金明的到访,又勾起了将军对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峥嵘岁月的回忆。
  据张金明生前多次讲述,张才千将军对他说:“你父亲张青山是革命烈士,我给组织证明。”临走时,张才千将军还给张金明送了一件毛呢褂子和几斤茶叶,并派人到泌阳看望了张金明家人,并协调办理张青山烈士的有关证明手续。
  1983年5月4日,民政部追认张青山为革命烈士,并为其家人发放了革命烈士证明书和烈属光荣牌。
  

 

遗骨何处,跨省寻访现转机


  之后不久,张金明到福州军区某部看望服役的大儿子张玉忠时,将这一喜讯告诉了他。张玉忠激动不已,还和几个战友专门聚餐欢聚,留下了和父亲张金明难得的部队合影照片。
  1989年3月,张金明又将高中毕业的小儿子张玉强送入了部队。张玉强退伍到地方工作后,也加入寻找其爷爷遗骨的队伍。
  张玉强曾多次带父亲张金明到革命烈士证明书上记载的牺牲地安徽合肥,寻找爷爷张青山的下落,但他们找遍了合肥市的烈士陵园,也没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经合肥市民政部门多方查证,也未找到张青山烈士这个人。
  民政部门工作人员无奈地告诉他们,革命战争年代有很多像张青山烈士这样的英雄为国捐躯,不但牺牲地不详,不少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当地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理解张金明父子两代寻亲的心情,劝说他们不要再漫无目的地寻找,但张金明父子坚信一定能找到。
  找不到父亲张青山的牺牲地和遗骨,成了张金明老人的一块心病。2018年,86岁的张金明老人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呼唤爸爸的名字,临终要求两个儿子一定要帮助他完成遗愿,找到父亲张青山。至今,张玉忠手机里还保存着父亲张金明去世时呼唤其爷爷的视频。
  就在张玉忠、张玉强兄弟苦于无门继续寻找爷爷牺牲地和遗骨时,检察机关开展的公益诉讼工作带来了转机。
  2019年4月,其家人向泌阳县检察院请求帮助,要求启动英烈权益保护公益诉讼程序。白松亚和卢斌反复查阅历史资料,到县民政局查阅英雄烈士名录,并和其家人深入座谈,提出了张青山革命烈士证明书上牺牲地“合肥”可能为“合水”之误的假想,因为“水、肥”发音很近似。
  经查阅资料,1947年甘肃合水确实发生过一次惨烈的战斗,办案人员推测可能是工作人员记录有误,将“合水”误记成了“合肥”。史料也记载,1946年中原突围之后,经部队整编,中原局、中原军区有一部分人随王震率领的北路军右翼部队359旅和干部旅,杀出重围,夺路西进,于1946年8月底胜利到达了陕甘宁边区,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
  据《第一野战军》一书202页至206页记载,1946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将两野战军统一组成晋绥军区第一、二、三纵队。1947年党中央撤出延安后,西北野战兵团三战三捷,然后兵分三路,二纵和教导旅在左,一纵在右,新四旅和野战军总部在中路,从安塞出发,再次出师西征,1947年5月王震率领的二纵 359旅 717、718、719团和独四旅进至陕甘交界处合水县城东时,与国民党新编骑兵青马警戒部队遭遇,双方发生激烈枪战。
  海量信息资料让办案人员产生一个大胆猜想,张青山烈士牺牲地难道真是千里之外的合水县?经请示驻马店市检察院、泌阳县委同意,泌阳县检察院成立公益诉讼办案组,田冬松率办案组奔赴史料上记载曾发生合水战斗的合水县调查取证。
  出人意料,此行带来了重大转机。
  

 

两地协作,英烈魂终归故里

 


  对田冬松、白松亚一行的协助调查请求,甘肃省合水县检察院给予全面配合和大力支持,检察长李瑛安排副检察长蒋卫东和民行检察科科长石明协助查找。
  两省检察官沿着黄土高原上的沟沟壑壑,从新县城到老县城,从合水县烈士陵园一直找到位于老城镇半山腰的“葫芦巴”烈士陵园。老城镇烈士陵园纪念碑碑文记载: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反动派整48旅进占此地,集中25万兵力疯狂进攻陕甘宁边区,西北野战军团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歼敌三个旅,俘敌旅长三人,在此期间国民党整编第83师骑兵八旅侵占了庆阳、合水县城(今老城镇)。为收复革命根据地,1947年5月29日,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359旅、独立第四旅与驻守“葫芦城”(合水老县城)的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此次战斗激烈,由于战时仓促,烈士棺木未具,烈士遗骸被就地掩埋。为旌表烈士殊勋,以慰英灵,1955年甘肃省合水县人民政府在老城镇西关建立了牺牲烈士合葬墓和烈士陵园,缅怀先烈,激励后人。
  细读纪念碑碑文、细查纪念碑基座上革命先烈的英名,两地检察官唯恐漏掉一个字。苍天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找到了张青山的英名。
  合水县检察院调取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老城镇政府相关证明材料,基本查明,张青山烈士1947年5月牺牲于甘肃合水战斗。
  5月20日下午,为缅怀张青山这位为国捐躯、长眠在陇东黄土高原上的烈士,泌阳县检察院、合水县检察院举行了简朴祭奠纪念仪式,鞠躬致敬。
  “爷爷终于找到了”“爷爷,我们接您回家……”此刻,张玉忠在刻有他爷爷张青山名字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热泪横流,长跪不起。这亦悲亦喜的哭声,令不远处的田冬松、白松亚、蒋卫东和合水县老城镇原副镇长文功臣等人唏嘘不已。
  哭泣声也惊动了69岁的烈士陵园管理员薛庭贤,老人主动上前询问因由,并搀扶着张玉忠,全程陪伴并向他介绍情况,提供资料。老人还双膝跪地,帮助张玉忠按照当地风俗在烈士合葬墓地庄重取土,用白布包裹系以红巾,带回家乡,迎回故土,以示纪念。
  魂归来兮。迎回张青山烈士忠魂后,泌阳县检察院在完善相关证据材料的基础上,依法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出检察建议,要求依照法定程序在家乡为革命烈士张青山立碑纪念,方便后人缅怀先烈,弘扬烈士为国捐躯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泌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接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在县财政局等部门大力支持下,立即行动,积极落实,结合悬挂退役军人“光荣之家”匾牌,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双拥模范城创建宣传活动。
  对泌阳县域内的烈士墓碑保护情况进行大排查,地方媒体集中宣传泌阳籍英雄烈士、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社科联、文联、党史办等部门开展专题教育,重温革命奋斗史,传承红色基因……如今的泌阳县,崇尚、扞卫、学习、关爱、保护英烈的浓厚舆论氛围,正引领社会风尚。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