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献身化学事业的黄文魁教授
【发布日期:2019-08-08】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林祖泉】
  黄文魁(1928-1982年),莆田市涵江区人。兰州大学教授,有机化学家,全国劳动模范,甘肃省特等劳动模范。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先后执教于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和兰州大学,1982年12月24日因飞机失事殉难,享年55岁。
  黄教授从小勤奋好学,成绩突出,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他先后就读于涵江实验小学、涵中中学(今莆田六中)和莆田中学(今莆田一中),不仅天资聪颖,学业优异,而且思路敏捷,才智过人。特别是他酷爱化学,对化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自置家庭小实验室,这的确在中学生中是极为少见的。1945年,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爆炸,黄文魁激动地对同学们说:“科学可以摧毁世界,但也可以创造世界文明,我们应该用科学为人类造福!”
  1947年,黄文魁抱着对化学特殊的爱好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51年,他以新法合成氯霉素作为毕业论文题目,合成出生产氯霉素的主要中间原料。《解放日报》报道他的研究成果,说这种方法“比美国方法所用的原料便宜一半”。23岁的黄文魁为此毕业后留校工作,并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1952年,大学院系调整,黄文魁调到复旦大学任教,在着名有机化学家朱子清教授的领导下进行贝母植物碱的研究。这个课题,国际上已花了几十年时间,还只停留在测定官能团和实验式的水平上。1955年初,他在国内缺乏任何色谱、光谱等先进分析测试设备的情况下,大胆提出自己的新构想。他首先确定贝母植物碱的基本骨架为“变形甾体”,得到国际同行的赞誉,黄文魁因此在学术界崭露头角,并获得195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
  1955年,黄文魁响应国家号召,服从祖国的需要,支援大西北,从上海到兰州大学任教。他先后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兼有机合成研究室主任,甘肃省政协委员,中国化学会理事,甘肃省药物学会副理事长,《化学学报》和《化学通报》编委等。在天然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化学方面,他造诣精深,成果丰硕,并为此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作出卓越的贡献,有些科研成果曾一度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国际上对碘杂环化合物的研究已有多年。1956年,黄文魁率先在国内开辟研究碘杂环化合物的新领域,并首创合成环状碘鎓盐的新方法——硫酸亚碘酰法,把原来四步反应,简化为一步。在随后的10年间先后合成五员、六员、七员30多种碘杂环化合物(占国际上合成的一半以上),其中有防辐射和降血压的作用。他发表在《中国科学》的论文被国内外广泛引用,这项研究成果获得1978年甘肃省和全国科学大会的奖励。
  抗癌药品的研究,是国际科研的一个重点项目。1972年5月,全国抗癌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召开,黄教授闻讯后立即和有关同志赶去参加。在会上当他得知抗癌新药——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的人工合成是周恩来总理关心的一项科研任务后,便主动承担下来。三尖杉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乔木,其中含有微量的酯类生物碱,具有抗癌活性。但是提取天然品是很不经济的,用海南岛产的这种树皮10吨,才能提取三尖杉酯碱1公斤。因此,世界上许多学者都在寻求一条人工合成三尖杉酯碱的道路。
  在该项研究中,黄文魁大胆把“雷福尔马茨基反应”用于生物碱的合成,取得重大突破,于1973年5月在世界上首次全合成脱氧三尖杉酯碱。经临床试验表明,脱氧三尖杉酯碱对白血病(血癌)有缓解作用,尤其是对恶性的红白血病等具有毒性低、疗效好的特点。此后,他和同伴们继续把其余的几种三尖杉酯碱全部人工合成出来,其中4种为世界首次或首批合成。这一成就,使我国在这个科研领域里扬名天下,他的科研组也获得甘肃省、全国科学大会的奖励和1981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78年底,应着名化学家卢嘉锡教授的邀请,黄文魁带领助手前往福州进行固氮酶活性中心化学摸拟物的研究工作,这是一个国际注目的重大课题。氨的合成要在高压高温的条件下进行,而豆科根瘤菌的固氮酶却能在常温常压下把空气里的氮气转化为氮肥。经过半年多的艰难的探索性试验,得到一些模拟物结晶,经严格测试具有把氮转化为氨的催化活性,这是世界上人工合成的创举。为此,该项研究成果荣获1980年中国科学院和福建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980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的第四届国际固氮学术讨论会上,黄教授宣读论文并展示三种结晶,得到国际同行的赞赏,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除上所述外,黄文魁教授还通过实验测定或理论推断,阐明5种植物碱的绝对构型和2种植物碱的相对构型,结论与英国、日本科学家后来用其它方法测定的结果完全一致;在笨乙酸的新合成法、狼毒素的结构、昆虫激素的合成等研究领域也取得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实际意义的成果。
  1981年2月,黄教授作为国家教育部派遣的访问学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时间3个月)和康奈尔大学(时间1年)进行合成有机化学的研究工作,他还赴波士顿大学、克特灵研究所等地作学术报告。康奈尔大学的梅因瓦德教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着名化学家,其学术地位很高,他的研究室是重点研究昆虫激素的。黄教授去该校时,他们已进行了两年的两种昆虫信息激素的研究,但都未取得满意的进展。应邀参加该项研究后,黄文魁另辟途径,自选路线,只用4个月的时间就有突破,得到纯人工合成产品。接着又将另一种危害森林的冬蛾激素也人工合成成功。梅因瓦德院士为此称赞道:“你的路线好!”并表示要与黄教授继续合作。事后,黄文魁感慨地说:“除了仪器他们先进些外,中国人并不比他们笨。”
  黄教授为人谦虚谨慎,以苦为乐,不求名利。其道德风范更为人们所叹服。卢嘉锡教授赞扬道:“文魁同志不愧为一位学术工作中的良师益友。他经验丰富,但却谦虚谨慎;思路敏捷,却又一丝不苟;对青年同志既认真指导,又互相尊重;既严格要求,又身体力行;在关键性的实验操作方面,不管它是多么平凡,都事必躬亲,亲自动手,保证了实验任务的胜利完成。”
  1982年7月,他从美国回到兰州,本来有一个月的休假期,可他第二天就到实验室工作去了。他常说:“我们现在条件差,如果没有人家勤快,那就要大大落后。我们要以勤补拙啊!”黄文魁还是一位执着的爱国者,为了民族的自尊、自信,他终生进取,完成30多项关于天然有机和有机合成的研究课题,创造出第一流的科研成果。2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5次获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等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
  黄文魁教授因公殉职后,《中国教育报》评论员曾发表题为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华》的文章,对他的毕生贡献作出高度的评价:“黄文魁同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集中表现在他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怀有满腔热忱,30多年如一日,为了人民的利益和祖国的振兴,不分八小时内外,把全部心血倾注在本职工作上;把个人的杰出智慧和才能,自觉地溶汇于人民群众共产主义实践的洪流之中……像他这样的人正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华!黄文魁同志虽然不幸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将与世长存,永远激励生者。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和当前的各项改革中,正需要大批不为名、不为利,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人做出实绩来。”
  为了缅怀、学习黄文魁这位“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华”,兰州大学在黄教授殉职10年后,特在松柏常青的兰山林场择地建立了“黄文魁纪念碑”,以志永久怀念和教育后人,并由知名史学家赵俪生为之书写纪念碑文。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