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独怀功力应多磨
——陈毓和先生的仕女画
【发布日期:2019-08-21】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陈毓和先生1927年生于仙游鲤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酷爱绘画,能诗擅文,多才博学,受画家张英启蒙,1946年仙游师范毕业,先后任中学、师范学校美术老师。深得着名画家黄羲赏识,尽出其所藏历代名家画册供其浏览并传授技法,画艺日臻猛进。
  1960年,仙游李耕国画研究所成立,任负责人、研究员、政协委员,亲受李耕大师身传言教,系统研究国画技法,并刻苦钻研李耕、黄羲画法,成为“仙游三画家”中两位的入室弟子。1981年,《鹿苑长寿》《哪吒闹海》等七幅作品参加香港《福建中国画展》,赢得书画爱好者和收藏家的赞赏。1985年,台湾、香港、新加坡出版他的《钱四娘治水》《西施》《李清照》等挂历。1989年,新加坡举办“陈毓和、陈剑父子画展”,作品以浓烈的中国人气质和仙游画派风格强烈震撼新加坡观众的感情,参观者络绎不绝,“新民日报”等当地多家新闻媒体刊登其作品,评述其艺术造诣。文艺家潘受为画集题字,世界着名华人作家、艺术家周颖南评赞“作品以工整、清丽、典雅取胜”。着名作家杜宣对其《昭君》画题诗赞咏:“无人识得昭君面,画里昭君我见多,此幅神情谁得似,独怀功力应多磨。”他极具特色的佳作《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永久陈列在周颖南书斋。
  早在1956年,毓和先生的作品已蜚声画坛,《当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参加福建省青年美展,荣获一等奖,入选全国青年美展。60年代中期,他根据神话故事创作的巨幅国画《蟠桃会》,场景浩大,人物众多,在王母娘娘主持的蟠桃会上,众仙结束争斗局面,饮酒、对弈、炼丹、论道……显示大团结的和谐景象,是一幅极具魅力的精品。其时,台胞出高价购买这幅画,陈先生把这幅画定为传家宝,只让看,不肯卖。一生中还深入农村,贴近生活,讴歌盛世。从事漫画、连环画创作,《农民育种家陆财》《书的故事》《乘东风前进》等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毓和先生创作的作品题材多以人物,尤以仕女、道释见长,其线条准确流畅,造型秀丽多姿,布局淡雅清丽,形成“以奇拙胜,于拙而生动”的风格。多次参加全国美展,《一代新人》《八仙图》《如姬窃符》《仕女四屏》等风靡海内外,作品流传台湾、香港、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陈毓和先生虽然离开我们二十多个春秋了,但他毕生执着追求国画艺术,重于奉献的精神和殊世遗墨,画乡人民深深怀念这位国画艺术家。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