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兰:“折翼天使”的守护人
杨玉兰,福建省第二届“最美教师”提名奖获得者,莆田市秀屿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先后被评为莆田市“先进教师”、莆田市“最美教师”。
【发布日期:2019-08-23】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每一位特殊的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而我只是帮助他们整理翅膀,希望他们能够再度飞翔。”
——杨玉兰杨玉兰于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一直相信知识会改变命运的老父亲,省吃俭用地把她送到泉州师院特教专业学习。2002年,刚满20岁的杨玉兰毕业后,被分配到莆田市一个偏僻的海岛上任教。2008年12月,她被调到莆田市秀屿区刚创办的特殊教育学校工作。
坚守海岛的教育情怀
南日岛形似一个哑铃,与大陆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渡轮,来回一趟需要将近两个小时。当时岛上学校的办学条件极其简陋,在昏暗矮小的教室里,杨玉兰毫无怨言,挥洒着自己的青春与热情。
有一回,她冒雨去一位没来上学的学生家里家访,环顾孩子的家,屋顶漏雨,门帘透风,一层的石头房里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学生家长就是因为家里经济困难不想让孩子继续学习。“孩子上学有困难,我来帮,你尽管送孩子到学校读书吧!”杨玉兰毫不犹豫地说道。从那以后,她用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资助这个学生,让她能够继续读书,如今这名学生已经顺利完成学业并找到工作。
倾情特教的炽热丹心
2008年,刚创办的莆田市秀屿区特殊教育学校急需特教专业老师,杨玉兰主动申请调入该校任教。学校成立之初,条件简陋,师资不足,特殊教育又不同于普通教育,杨玉兰既是老师,又是“保姆”,对孩子投入了全部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经常一个简单的发音,需要教上几十遍、上百遍。杨玉兰通过面部表情,让他们模仿嘴的形状,逐步教他们出声、吐字、称呼、说句子、与人对话、唱儿歌、讲故事……每一步骤都要反复讲解,反复进行。
家校联系的良苦用心
除了传道授业解惑,杨玉兰还十分注重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有一名孩子父母离婚后被判给爸爸,而孩子的爸爸又组建了新家庭,继母不让这个孩子去学校读书。杨玉兰知道情况后耐心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在杨玉兰的反复沟通下,孩子最终得以继续学业。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杨玉兰希望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让这些特殊的孩子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成熟,逐步做到自食其力、回归社会。特教工作重复枯燥又辛苦,但看到孩子们一点一点地进步,杨玉兰就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杨玉兰说:“每一位学生就像是我的孩子,看着他们就觉得自己很幸福。”
来源:市教育局官网
|
从湄洲湾到井冈山 传承红色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
2025年莆田工会夏令营开营 职工子女开启文化研学之旅
追梦中华福建行 华侨新生代莆田寻根
千年莆仙戏 唱响状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