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文环境 枫亭上接莆、福,下连泉、厦的特殊地理位置,与特殊生态环境下的物产多样性、人文多样性,共同造就了古代枫亭多样性的历史文化——既具有浓厚的传统农耕文化,又兼带独特的海洋开拓性文化。据清工部尚书杜臻所撰的《粤闽巡视纪略》卷五记载:“枫亭溪源出皁洋,合吴坑、赤湖、蕉溪诸水汇为沙溪,至太平港,有‘溪海会流’石刻,蔡君谟笔也。港之南有陈洪进故居。”在封建时代,统治阶级一贯实行“农本”政策,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乃至于延绵了几千年。枫亭西部、北部的丘陵山区与东南部的平原农耕区,是继承与滋养中国传统社会主流文化的温床。就算是在渔区,也深受古代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保守传统、民风淳厚、诗书为正业。 但是,枫亭文化与内地单纯的传统农耕文化有所不同的是,她骨子里带有与生俱来的海洋性。当然,先决条件是地理因素,枫亭境内两大溪流枫慈溪、沧溪流经丘陵山区、平原河谷,各自沿途汇合了其他支流后,通向枫亭港入海。海洋的宽广无垠、海纳百川,使得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在与海洋的相处过程中,经过生产生活的磨砺,产生了具有开拓性、宽阔性、包容性、兼容性等特征的海洋文化。所以,枫亭文化里包含的海洋性特征比较突出。在传统社会思想背景下,枫亭人的潜意识里多了向外看、往外闯的思维,带动了他们多角度多方面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于是在历史上,枫亭便塑造了蔡襄的勤政、蔡京的精明、陈洪进的识时务、林兰友的忠贞等一系列不同特征的人物。 枫亭文化既具有莆仙文化的典型特征,又融合吸收了闽南文化的一些因子。这些历史存在,突出表现在人类学方面。比如在语言上,虽然枫亭话属于莆仙方言,当中仍有区别于一般人们认为的“正统莆田话”的语音与词语,如在“女孩”、“男孩”、数字用语发音等方面,非枫人第一次听根本就不懂他们指的是什么意思。由于地理文化因素,枫亭人又具备了与泉厦频繁接触的机会,造就了一些枫亭人能同时熟练掌握母语莆仙话与临邦闽南话的本领,他们可以逢莆仙人讲莆语、逢闽南人讲闽南话。在性格体质上,枫亭人的性格较莆仙内陆要粗犷强悍,又不乏淳朴之气、良善之风。在枫亭一些家族聚落地区,从居民们健壮的体格、俊美的身姿上,隐约可见古代中原南迁士族大家的优良遗传因子,而他们也是世代以祖上的文功武绩为荣。“敢闯敢干”、积极向外谋发展是枫亭人的一个性格标志,经过几代人的拼搏努力,海内外商业、文化各界都有枫亭人活跃的影子。在新时期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一些成功人士纷纷回归故里,投资各界再创辉煌。 在民间民俗上,枫亭保留了众多传统民间习俗,从旧历各种节庆到嫁娶婚丧、诞子成人,应尽礼节习俗毫不含糊,这些民俗在莆田其他城乡地区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淡化遗忘。在枫亭,中国戏曲“活化石”莆仙戏是传统节日必备节目,十音八乐是老少皆宜的娱乐方法,列入国家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枫亭游灯、塔斗山万寿塔历经千年不衰。还有枫亭老街上那一排排传统土木结构又略带欧式风格的民居,以及临街店铺飘出来的阵阵枫亭糕、红团、米糕等当地传统食品的幽幽香味,这一切无不令人流连一番。 枫亭文化是闪耀在莆仙文化天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不仅在中华民族悠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光辉夺目,在新时期还将继续为“海西建设”、全力推进莆田“港城崛起”,迸发她的热量、发挥她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