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田园
【发布日期:2019-09-09】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一个人可以过极简的生活,但两个人就不行。
田园,是古代士人的一种精神立场。
现在的田园生活,只不过是一种小资倾向的生活方式。内涵尽失,也永远不可能再存在了。历史发展使然。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读古书,枯坐,听琴,看一滴雨水缓缓滑过窗玻璃,都是一种破碎的归隐。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闲者热爱白云。
在浮名浮利与虚苦劳神中,若有一刻能“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在云山之间,如清风般逍遥。
秀山隐隐中,雅士倚坐盘虬老枝,抚弄琴弦。明代杜堇在《梅下横琴图》中自题“梅下吟成理素徵,浅溪时度冷香微。冰花亦解高人意,不待风来落满衣”。梅绽,云起,琴音出,正应了那苏轼的词句,只不过将清酒换做了茶香。
“闲为水竹云山主,静得风花雪月权”。古时的人敬畏自然,将自身置于其中,遵循天性,感受并顺应着万物微妙的变化,又善于以清风涤耳,以明月沐眼,在闲与静之间,心无机事,反倒是暂做了这云山的主人。
晴朗之晨,阳光白亮亮的,闲窗读书,有虚度时光之感。没正经事的时候,本来准备上午读点历史、经济方面的东西,但还是随手抽了一本王维的集子翻了起来。王维的很多诗句里,有白云缭绕。
夏天,长满绿叶的树木仿佛要腾空而去。他的很多诗里,有绿荫展布。那些绿荫,轻轻晃动。绿荫里又隐隐透着很多光亮。有流水声。植物的气息。
他写陶渊明的醉态:“兀傲迷东西,蓑笠不能守。倾倒强行行,酣歌归五柳”。最生动的陶渊明形象。放到现在,他会不会写小说?
喜云,亦喜王维,不喜欢刻意的东西,概念化的东西。读陶渊明是一心境,读王维又是一心境。自然意识强的人,自我意识也强,心灵不喜欢受束缚,当然也不喜欢受俗世之累。求超然,求出世。入佛入道。
陶渊明写“田园”,王维写“山水”。异曲同工,又各有不同。王维天然高旷不及渊明,然细致宛转时复过之。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有唐一代诗人中,王维的心灵相对来说最为平和冲淡。然而,这是一种贵气的平和冲淡。平和冲淡容易流于枯寂,甚至寒瑟,王维成功避免了这点。这里有禅的底色。还有家族、遗传、社会地位等等因素。孟浩然、韦应物等人的内心深处,始终有细碎的冲突,隐约的杂音。
顺其自然,很好,但很难。这其间大有分寸,并且还要有一颗笃定的心,不为外物所动。
由心论禅,记得王维有一首禅茶,诗中讲的是陶罐里熬茶。
陶罐是一种最本色的器皿,铅华尽洗。陶罐就是陶罐,就是这么绝对,乾坤定位,再没有丝毫改动和游移。
而茶则是苦茶。花茶太甜了,绿茶太淡了。唯苦才是一种人生的至味。老一辈曾说过:“人来到这个世上就是受苦的,不是来享福的。”以前认为这话是悲观,如今才领悟,原来是大度和坚忍。
人不能耐酸,却能耐苦。苦里有大境界,最耐人寻味,咂摸咂摸,有隐隐的甜,像日落群动息,无限清穆中的一抹殷红。
茶喝完,人也该走了,而陶罐犹温。陶罐来自于土,终必复归于土。
天高云淡,花瓣无风而自落。
□许军展
|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