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看,目前全球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进入市场化示范阶段,预计2020年前后将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9月2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2019氢能产业创新发展峰会上表示。 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不断推进,也催生出一波“投资热”。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8月,国内氢能和燃料电池领域的投资项目已超过千亿,其中包括多个百亿级项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氢燃料电池产业相关投资及规划资金超过850亿元。 在二级市场, A股部分与氢能相关的上市公司市值见长,越来越多上市公司也开始布局燃料电池产业。运行两个月的科创板,也让更多的氢能产业链公司有机会与资本市场对接。 7月8日晚,第一家申请科创板上市的氢燃料电池公司亿华通,获上交所受理上市申请。公司拟募资12亿元,保荐机构为国泰君安证券。 中汽协数据显示,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94辆和1125辆,同比分别增长7.0倍和7.3倍。从车型来看,以商用车和专用车为主。虽然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销量快速增长,但主因在于市场基数太小。 我国正在加快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推进产业化的进程。根据2016年工信部组织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到2020年实现5000辆级规模在特定地区公共服务用车领域的示范应用,建成100座加氢站;2025年实现5万辆规模的应用,建成300座加氢站;2030年实现百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应用,建成1000座加氢站。 今年以来,上海、广东、湖北等地方政府都公布了相关产业规划,并成立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来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产业集群,开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示范应用。 但是,目前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总保有量还不足5000辆。从这样的市场体量来看,氢燃料汽车想要在短期内得到大规模推广并不现实。 “整个燃料电池未来的利润取决于行业的规模。国内目前的技术、应用、基础设施、使用成本、法律法规以及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和完善程度,决定了目前燃料电池的规模,还需要时间积累和突破。”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兵兵表示。 目前,氢能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导入期,多元化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成熟的商业模式,对政府补贴的依赖较高。“现在国内氢燃料车这么‘火’,其实它的商业模式还是基于补贴的,但是未来氢燃料车也会和纯电动车一样面临补贴退坡的尴尬境地。”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未势能源董事长唐海锋对记者表示。 业内的共识是,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两条技术路径各有优势,彼此之间是互补的关系,在不同的场景各有优劣,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陈清泰认为,二者从技术成熟度、产业化发展基础设施来看,处在不同阶段,呈“T”级发展态势。 (世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