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邑人周瑛、黄仲昭《兴化府志》卷一载:“兴化为郡(别称莆阳、莆中),建置自宋始。”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割据漳州、泉州(含莆田、仙游)地区近20年的仙游人陈洪进,因“纳土归宋”有功而官至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享受宰相待遇)。但在他统治期间,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终于爆发仙游游洋人林居裔领导的农民起义。农民领袖林居裔“聚众数万人(号称十万)抗宋,自称西平王”,围攻泉州城,后被朝廷派官军镇压。 次年,宋太宗翻阅《泉福图志》,“念游洋洞地险,思欲以德化之,” 下诏割永福(今永泰)福唐(今福清)合游洋、百丈2镇计14个里设兴化县,后置太平军,军治、县治均在游洋镇。太平兴国五年(980),从泉州析出莆田、仙游两县入太平军,改名兴化军,管辖兴化、莆田、仙游3个县,为八闽之一。后因游洋地势险要,交通不便,福建转运使杨克让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奏准朝廷把军治从游洋迁至莆田县城。 据元人脱脱的《宋史》,明邑人黄仲昭的《八闽通志》和周瑛、黄仲昭的《兴化府志》,明人何乔远的《闽书》,清邑人廖必琦的《莆田县志》以及民国《福建通志》等史志记载,自太平兴国五年(980)至景炎二年(1277)近300年间,担任莆田郡守(时称兴化知军)的共有178人,其中代理兴化知军16人;已考的福建籍47人,其中莆田籍2人;还有2人两次担任兴化知军。 在担任莆田郡守的176人当中,有善政惠民的,有重教兴学的,有着书立说的,有忠义节烈的,也有“放罢、罢黜”的。 1.段鹏,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980),由兴化知县加着作郎,升任兴化知军。 明弘治《兴化府志》卷四载:“太平兴国五年,由知兴化县事加着作佐郎,擢知兴化军。下车教民以礼乐,导民以忠信,民化之。虽邻境亦感慕兴起。八年,转运使杨克让以游洋转输不便,请移治莆田县,从之。创始之初,庶务匡勷,(段)鹏独从容整暇,往往于农隙时借倩民力以为之。以都巡检廨为军治;建崇楼于军治之前,以鸣鼓角;迁都巡检廨于子城之西,以便巡警;建都监于军治之东,以提举兵马公事。(段)鹏虽劳于使民,而民不怨。……太宗建军曰兴化军,而以(段)鹏领之,得其人矣。” 《八闽通志》卷三十九和清乾隆《莆田县志》卷八也有相同的记载。 2.夏侯伟,雍熙二年(985),以监察御史知兴化军。 3.孙守质,雍熙四年(987),以左赞善大夫知兴化军。 4.冯亮,淳化二年(991),以太子中舍知兴化军。 《宋史·五行》二上载:“(淳化)四年正月,知兴化军冯亮献芝草。” 5.骆宁,淳化四年(993),以水部员外郎知兴化军。 6.李及,字幼几,新郑(今属河南郑州)人。淳化五年(994),以大理寺丞知兴化军。 《宋史》卷二九八本传载:“寇准推荐其才,擢大理寺丞、知兴化军。以殿中丞通判曹州。” 《八闽通志》卷三十九也载:“(他)性清介,所治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 7.严必强,至道三年(997),以殿中丞知兴化军。 8.轩辕范,咸平二年(999),以太子中舍知兴化军。 9.胡允升,咸平五年(1002),以司门员外郎知兴化军。 《永乐大典》三五二五《莆阳志》载:“戟门,在谯门之西。咸平六年,知军事、司门员外郎胡允升始请于朝,赐戟十枝。” 10.文钧,景德元年(1004),以殿中丞知兴化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