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启动A级旅游景区复核工作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0省、市239家A级景区被“摘牌”、降级或通报警告,其中,51家A级景区被“摘牌”,8家景区被降级,178家景区被通报批评警告、限期整改,还有2家景区已经停业整改。 景区品质下降,经营管理粗放、过度商业化以及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短缺等情况,是许多被摘牌的A级旅游景区的通病。今年文旅部在对5A级旅游景区年度复核中,唯一被摘牌的“乔家大院”也存在类似问题。 旅游景区的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标准自1999年颁布以来,已有20年的发展时间。目前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标准共有八大项、44个小项、216个打分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与休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戴学锋在日前举行的“2019年临汾云丘话九古”的论坛上表示,A级景区评估标准其实并不复杂,事实上,景区评级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人。以满足人需求的这一标准去建设、运营景区,设计景区的指路系统,做好足量厕所等工作,在打造A级景区的道路上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在戴学锋看来,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标准既有传统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又符合了当前旅游发展的需要,按照这一标准建设的景区要在保持个性化的同时,还能够在保护景区的前提下更好地为人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