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木兰溪
秋天的嵩口古镇
【发布日期:2019-10-18】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蔡爱兰】
  千年古镇宁静温雅,坐落于时光深处,如一颗遗世明珠,镶嵌在繁繁复复的山水之中,在纷扰的尘世中,越发显得秀逸出众。
  十月的黄昏,我带着儿子与友人一家、小妹一路乘着游兴来到永泰嵩口古镇。夕阳下,一条宽阔的清溪犹如明镜,橘红色的波光潋滟。溪水绕山迂回前行,悠远而宁静,温暖的波光冲淡了初秋空气中稀薄的凉。溪畔三三两两的人,或拍照,或看风景。一座大水泥桥横跨两岸。彼岸山深林密,几处人家散落其间,于清寂中彰显大山的生机。天空广袤,溪水潺湲,不必丝竹管弦,山水有清音。
  江河是诞生人类文明的摇篮。这条被唤作“大樟溪”的水路亦然。大樟溪发源于德化县的戴云山麓,流经永泰县和闽侯县,是沟通闽江和出海的主要水运通道。嵩口到了南宋时期,因大樟溪水运发达,渐渐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小集市。到了元代,嵩口置镇后,这里逐渐发展成为人口密集、商埠兴盛的永泰西南重镇。明清以后,嵩口码头更是舟楫穿梭,商旅往来不绝,盛况空前。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大樟溪的水运逐渐没落,古渡口往昔的繁华也渐次落寞,最终静静沉入泛黄的史册。而今的大樟溪畔,林木依旧蓊郁葱茏,只有临溪而建的高脚楼、古街和老商铺,依稀还能捕捉到当年繁华的影子。溪畔大古榕默默守候着,日日看溪水长流不尽,品人间沧桑变幻。这一页清冷的书写,留给嵩口后人的大概是无限遐思吧!
  古渡口旁有一座高脚楼,为架空三层阁楼式建筑,叫德星楼。德星楼建于明嘉靖年间,是为纪念林显三兄弟的抗元壮举而修建。楼内供奉有他们的塑像,香火星星点点,延续着世人的绵长祝祷。德星楼面朝大樟溪,左拥大古榕,右伴天后宫。站在楼上极目远眺,大樟溪风光尽收眼底。穿过德星楼,进入拱门,眼前又是一个新世界了。只见一条不宽的古街直直向前,街边商铺云集,稍稍有些繁华的迹象。这条街正是着名的“嵩阳古街”。街口拱门白墙上书写着一副对联,横批“群贤毕集”,当年的人文气象可窥一斑。街口碑石林立,石身斑驳黯淡,布满岁月的痕迹。街角边,银发老人端着饭碗,坐在古旧石凳上闲聊,怡然自得。如此光景仿佛一束光芒,照见那些遥远的夏夜——乡村里随意自在的吃饭场景,就在这一张张沟壑纵横的脸上生动上演着。
  斜阳的光影渐淡,天色向晚,灯火次第亮起。在这样静谧从容的夜晚,悠闲漫步在一条古街上,轻轻踩着光滑鹅卵石上被灯光拉长了的自己的影子,真是惬意。信步拐进街边小店,瞧瞧新鲜小玩意儿,心底生出几分孩童似的雀跃。古街边还有好些即将失传的传统手工艺店,经营惨淡,几乎无人问津。朴实的手艺人依然安静地坐在那里,旁若无人地编织着一份古老的梦想,心生敬意的同时,不由为之心伤。
  绕街几圈后,我们最终把自己安置在古街边的一户人家家里。第二天清晨,清脆的鸟鸣声一点一点叫醒了我的耳朵,极轻灵,极倏忽,恍如蜻蜓振翅般,惊起梦中盈开的花儿窸窸碎碎地落。开窗环望,古镇的民居早已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金色霞衣,充满俗世的温暖和希冀。
  吃过了古街边小店的锅边早点后,我们就马不停蹄地赶去参观嵩口民俗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着各式各样民间捐献的民俗和农耕物件。那些曾经发挥重要作用的古石槽、古瓷缸、蓑衣、辗饼,如今已然成了逝去文明的记录者。满面尘灰铺叙出它们辛勤劳作的过往,与主人相依为命的深刻经历。这些苍老的身躯,犹如老人们浑浊的眼,又似那轻不可闻的叹息声。它们静静躺在陈列台上,越过遥远而陌生的时光,与一双双或深或浅的探寻的眸相遇,无言倾诉着光阴深处不为人知的故事。也许那看似缥缈的乡愁,就凝结在这一个个老物件上,那一份埋藏在心底亦渐渐远去的亲切记忆,恰是游子们的心之所依、梦之所萦,正如常石磊歌里所唱:“心如风尚待吹起,依如故山云绕依。……如今对望深沉,百年如一,却也难舍难分离。”在匆匆忙忙的时间里,捧着一碗农耕文明的浓汤一骨碌灌下了肚,顿觉饱腹餍足。而今回头再瞧,不过是走马观花的草率。
  在嵩口古镇这张古老的地图上,一百六十多座明清古民居星罗棋布,大多完整地保存下来,品种数量繁多,极具艺术价值。嵩口明清古民居作为古镇最具人文魅力的所在,吸引了很多古建筑爱好者前来寻访。
  我们游览的第一站是龙口厝。建于宋朝的龙口厝为郑氏族人居住之所。它的规模十分庞大,结构也很独特,主要为全木结构或土木结构。随意走进一个院落、厅堂,或是一条回廊,触目可见精致的木雕、石雕、砖雕和精美的壁画,还有那像燕尾般的屋脊曳光焕彩,细细勾勒出古民居的独特风韵。青黑色的瓦片,斑驳的粉墙,悬挂的灯笼,长日陪伴着墙院里四季纷纷开落的花木,闲听雨打芭蕉,沐浴清风皓月,于淡漠孤寂中守着似水流年,低低诉说着一个个老宅的故事。
  在探访龙口厝时,有一条曲曲弯弯的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它有个别致的名字——鹤形路。鹤形路是根据仙鹤曲颈的优美姿态修建,全长有150米,道路中间是天然的土层,象征鹤的食道,路的两侧和墙基则以一个个大小一样的鹅卵石连缀镶嵌而成,象征鹤吃的米。鹤形路夯土成墙,墙上缀满了绿色爬藤花,仿佛暗底布上绣出的花,格外惊艳。鹤形路路口也就是鹤嘴的那个地方,建有一个书斋,名为“垄口书斋”。据说书斋是郑氏子弟们当年读书的地方。古人云:“朗朗书声似鹤鸣。”《诗经·小雅·鹤鸣》篇有言:“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郑氏祖先于此地修建这座书斋,想来是要寓意家族子弟的读书声,好比仙鹤高亢之鸣冲上九霄,期盼他们一鸣惊人,声闻于世,光耀门楣。
  在嵩口,你随便逛几圈就会发现,像龙口厝这样的古民居真的很多,如下坂厝、下新厝、端公坂厝等,这些古厝风格各异,独树一帜,无不散发着浓浓的古韵,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们被誉为“民间古民居博物馆”,是嵩口这片古老土地上行走的人文名片,同时也是古镇曾经繁荣昌盛的一个有力见证。
  小车载着我们在连绵的群山间穿行,触目所及,层峦叠翠,林木青碧,错落杂陈,涧溪清浅,水落石出。秋光下,到处一派明丽。青山绿水涵养宁静闲适的气质,嵩口的山水草木,不被尘世喧嚣所染,仿佛也渗透出几许悠闲的禅意。行走在一个个古村落里,徐徐穿行在淡淡的旧时光里,抬手轻抚那斑驳的粉墙,无尽岁月里的风华自指尖摩挲过,倾听林间鸟鸣啾啾,清风流转,树影摇曳婆娑,静谧幽美,欣然间,悦目而洗心。
  一路游逛下来,也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致,譬如成厚庄。它完全不同于先前参观的那些古民居,而是一座寨堡式建筑。如果说龙口厝一类古民居是翩翩雅正君子的话,那么,站在我眼前的这座成厚庄显然就是威风凛凛的武士,它不事雕琢,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粗犷质朴健硕的野性美。
  成厚庄高高耸立于大樟溪畔山峰之上,孤居一方,深林环绕,恰如恬然安适的隐者。成厚庄为清初陈德美公所建。从外观上看,气势甚是宏伟壮观,整个建筑占地面积广大,黄墙黛瓦的城堡,揉着深远岁月的气息,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成厚庄是典型的山区防匪寨堡,它的外墙看起来高大坚固,由小大不一的石头所垒成,四面有寨门,边上有耳楼。厚实的围墙上布满了无数火枪眼,用于阻击土匪。明末清初,倭寇遍地,民不聊生,无奈之下,陈公一族举家迁徙,上山结寨,躲避灾祸。陈公为人行好修善,因此,寨堡也成了远近乡亲的匪患避难所,一时传为美谈。如今,寨堡里还留下陈氏部分后世族人居住,这些族人在废地上种果树、饲养家畜,清苦中带着几分安逸,一派人间烟火状,绵延不息。热情的主人邀请我们品尝自家酿制的梅酒,醇厚香甜的味儿,徐徐牵引出许多悠悠往事……
  这个临水而居的千年古镇,慷慨赠予我们充实而愉悦的一天。又是傍晚,到该分别的时刻了。我们乘着车渐行渐远,只见夜幕下的嵩口,半醒半寐间,在山的怀抱中安然睡着了。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