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莆田“界外底”埭头镇,第六个国家扶贫日。时候已是深秋,秋风乍起,但这一天这里的天气格外晴朗,时近晌午,阳光普照大地。应秀屿区埭头镇扶贫办负责人翁清忠和镇民政人员谢丽芬的邀约,莆田晚报爱心志愿者服务队选择在这一天走访来自基层的五位几年来刚刚通过当地党委政府帮扶成功脱贫的精准扶贫户,倾听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动人脱贫故事,为他们送去爱心和祝福,鼓励他们战胜贫困,增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林玉埭,1957年出,全家4口人,夫妻均为残疾人,2014年被定为因残致贫省定精准扶贫贫困户,2016年在帮扶下成功脱贫。几年来,在埭头镇党委和政府的关爱关心下,以及帮扶责任人的多方努力,通过教育扶持(高中每年补助3000元,大学每年补助5000元,镇教育促进会每年每生补助2000元)、小额信贷扶持(政府贴息贷款5万元,采取入股分红方式,每月固定分红收益625元)、产业扶持(中央财政资金投资合伙水产养殖),以及残疾补助、低保兜底和医疗保障等有效措施的落实,使该户实现稳定脱贫。目前,其儿子高中毕业后与人合伙经营电商企业,有较好的经济收入;其女儿大学毕业后也参加工作,有了工资收入,逐渐过上小康生活。慰问中,林玉埭深情地对爱心志愿者的到来表示感谢,同时对党委政府和社会给予的关爱表示衷心地感谢,并对未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充满信心。
陈春妹,1943年出生,全家2口人,2014年被定为因灾、因学致贫省定精准扶贫贫困户,2016年在帮扶下成功脱贫。据翁清忠介绍,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在当地党和政府的关心扶持下,通过帮扶责任人的入户帮扶,落实了教育扶持政策(高中每年补助3000元,大学每年补助5000元,镇教育促进会每年每生补助2000元)、产业扶持、低保兜底、养老保险及慰问(慰问金、物资)等措施,使该户实现稳定脱贫。目前,其孙子郑金程大学毕业后在厦门就业,有了较稳定的收入,过上小康生活。慰问中,陈春妹感谢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时刻关心她和孙子的生活。“没有党委政府和爱心人士,就没有我和孙子现在的幸福生活!感谢大家!感谢我们伟大的共产党!”接过爱心主角林文忠送来的慰问金和慰问品,陈春妹眼含幸福的泪花,真诚地表示。
林洪满,1932年出生,全家3口人(其另有儿孙,早已分户),分别为妻子和儿子林记荣(残疾)。2014年被定为因残致贫省定精准扶贫贫困户,2016年在帮扶下成功脱贫。2014年以来,在党委和政府扶贫政策的大力落实下,通过产业扶持(合伙水产养殖)、养老金、残疾补助、医疗保障及低保兜底等政策措施的帮扶,实现了稳定脱贫。目前,其一个儿子劳务出口当船员,几个孙子均有较好的收入,其户口下的儿子林记荣(残疾)也享受了每月630元的低保和每月150元的残疾补助,已稳定实现了“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慰问走访当天,林洪满到医院看病不在家,其妻子和儿子代表他接受爱心人士的慰问金和慰问品,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对未来的脱贫工作充满信心。
林玉森,1937年出生,全家7口人,2014年被定为因病、因学致贫省定精准扶贫贫困户,2016年在帮扶下成功脱贫。几年前,林玉森家原因为儿子大病,3个孙在学,自己夫妇又年老,全家只靠儿媳一人照顾,家庭十分困难,申请建档立卡后,在埭头镇党委和政府扶贫政策的落实下,通过教育帮扶(大学生每年每生补助5000元,镇教育促进每年每生2000元)、产业扶持、公益性岗位(其儿媳)、养老金、医疗保障、低保保障等措施的落实,实现了稳定脱贫。目前,其一个孙子军事院校毕业后,在部队服役,月工资近万元;其一个孙女研究生毕业后在国企上班,月工资一万多元,实现了教育扶持的最大成效,使该户过上了小康生活。“几年前家庭遇到困难时,对现在这种幸福生活真得不敢奢望和想像,这一切,都是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和一线扶贫挂钩干部的无私帮扶下实现的,真心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基层帮扶干部!感谢你们这些爱心人士!”面对代表0594莆田爱心联盟的爱心人士、莆田和源建材沈文和送来的联盟本站众筹爱心款,如今已过上幸福生活的林玉森夫妇万分感谢,深情地说。
因为最近埭头镇正在重新加固修建埭汀公路(埭头至汀港),爱心志愿者一行便从后郑村操小路从海边往黄岐村进发,期间因为修路车子过不去,步行一段小路到达当天最后一站慰问户俞文木家。俞文木,1966年出生,患有精神残疾,2014年被定为因残致贫省定精准扶贫贫困户,2016年在帮扶下成功脱贫。因为精神原因,俞文木于2017年8月外出失踪,目前户主是其女儿俞淑琴,近几年通过产业扶持(与人合伙紫菜养殖)、小额信贷(投股企业固定每月分红625元)、就业扶持(介绍俞淑琴到鞋业务工)、造福工程补助,以及社会保障等措施的落实,使该户实现稳定脱贫。同时在幸福工程帮扶下,特别是帮扶干部和黄岐村支书兼主任刘文添的多方努力帮助下,于去年顺利实现旧房改造,住上新居,彻底告别贫困。慰问当天,俞淑琴的婶婶代表他们收下爱心志愿者送来的慰问金和慰问品,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晚报记者 林双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