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题材与创作技巧的完美统一
——读孙仁英国画《观沧海》
【发布日期:2020-01-06】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记得曾经有位着名的书法家说,书法创作过程与音乐创作过程颇为相似,它在欣赏者心中可体会到作品是如何从低潮渐进到高潮。然而,国画创作过程又何尝不是?笔者常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仙游李耕国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孙仁英先生现场创作中国画,也无不是从平稳到跌宕,再到沉缓,乃至高潮骤起,而后又归于平缓,走向款字的余音袅袅。
有道说,国画作品是画家创作技能的表现和智慧的选择,而创作技能的贮存与智慧的积累,更多来自于后天的努力。孙仁英先生是一个勤奋的人,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他虽然已步入耄寿之年,但依旧广采博纳,临池不辍,奋力攀登新的高峰。
据笔者了解,画家们在创作中通常会碰到一个颇费脑筋的问题,那就是“文雅与气势”的问题,“文雅与气势”好像一个矛盾的方程组,且是十分难以求解的。讲求文雅则气势不足,追求气势易伤文雅,许许多多虔诚的画家无不为此困惑迷惘。面对孙先生的《观沧海》作品,或许会使画家们从中看到一线“文雅与气势”相融合的曙光。
凡是了解中国画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画从远古黄河流域原始岩画的发现算起,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其漫长的发展进程像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板块组合:新石器时代始现陶彩画,春秋战国盛行帛画,秦汉期间宫殿壁画、墓室壁画、建筑壁画以及砖石画像悄然兴起;东汉末年到隋朝初年肖像画蓬勃发展,花鸟画和山水画开始萌芽;隋唐时期中国绘画呈现出全面繁荣的景象,花鸟画和山水画已基本成熟,并涌现了一大批着名的人物画家;到了五代两宋,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绘画的题材不断扩展;自明朝起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跃居画坛主流……纵观几千年的中国画史,犹如赤橙黄绿青蓝紫,尽管互有包含,但是区别鲜明。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传统中国画艺术在不断创新变革的同时,也对西方绘画艺术中优秀良性的精髓部分相互借鉴吸收,使中国画从过去本土化形态转向现代文化艺术形态,在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传统绘画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的局面。不少年轻画家开始了现代意识的具有纯艺术性格的绘画创作,无论在情感投入,个性张扬,还是在形式构成上,都不同程度地超越了传统的国画创作。正因为如此,就不可避免地损失了部分对前人数千年审美内涵的传承,以致影响了“文雅与气势”的相辅相成,甚至有意无意地增添了些许荒疏和怪诞。孙仁英先生却坚持致力于传统中国画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探索与实践,他长此以往,不离不弃,执着意与古会,所绘作品高雅而不浅俗,清新而不失传统,不论是题材,还是技法,都具有浓厚的传统中国画特色,从不受不稂不莠画风的浸染,也不乏时代特征。由此,足见其独具匠心,另辟蹊径的勇气。或许正是这种勇气,才使孙仁英先生享受到了攀登的愉悦。
当一些画家们认识到忽视传统国画艺术所造成的不利后果后,以为只要所绘作品形象符合传统要求即可,作品内容对于创作是无足轻重的。事实上作品内容于传统国画创作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近似于歌词与谱曲的关系。虽然国画创作和音乐创作都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意义,但无论如何,国画作品的内容与歌词差不多一样,所提供的创作机缘对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创作思路,发挥着时隐时现的引导作用。孙仁英先生对曹操《观沧海》的创作,使我想起了张宏光《精忠报国》的音乐创作,对陈涛原作歌词的依赖、理解、发挥和升扬。
曹操“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尽管是描写大海的浩瀚,却也客观上营造了一个开阔广大、豪情鼓荡的世界。孙仁英先生以他对古典诗词的深刻领会,在心底生发强烈共鸣之后的冲动下,饱蘸浓墨,将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尽情地挥洒在四尺全开的宣纸上。画面展现出来的主题人物豪迈霸气,坐骑栩栩如生,背景是汹涌奔腾、雄浑旷远的境界,恰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是对曹操诗境的阐释,是作者情感的物化,也是传统中国画艺术独立性格的显现。
国画的生命在于情感的流泻,而情感的流泻寄托于空间的构成和笔墨的运用过程。从《观沧海》的构图来看,通过对“临、石、观、海、波、涌”等字的横向拓展,渲染出浑重开阔的表现力;从用墨来看,作者减少了以往常用的轻描淡写作法,代之以浓淡相宜,干湿相成,以及减笔、撅头、枯柴和拓的挥洒,形成了纯雅、沉厚、丰富、淋漓等多种不同的艺术趣味和大写气势。
线条是中国画艺术的基石,线条的质量在于丰富和变化。在创作《观沧海》中,孙仁英先生选用的是长锋大笔,且善于提按变化。他常常以饱墨开笔,连续绘画,及至墨枯而后重新蘸墨,因而形成了通幅作品的沉着与灵动、润泽与枯涩、方挺与圆曲的组合。同时,重与轻的过度、轻与重的衔接,长与短的变化,快与慢的结合,浓与淡的交替,又表现出鲜明的旋律效果。使作品中人物与大自然虚实相生,氤蕴着一种飘渺天倪,无画处皆成妙处, 不仅构图精美,视角独特,画面跌荡起伏,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充满气韵,令观赏者无沉醉其间,深深向往。此外,《观沧海》尤为突出的特征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出乎完美统一。
(赵鲜明)
|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