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海人生中蕴藏着人性的荒唐与高尚
【发布日期:2020-04-22】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人生海海”是句闽南话,意思是人生如大海般茫茫然,没有固定的去向,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以这样一句话作为书籍的标题,倒是第一次。来自浙江富阳的作家麦家的新书却用了这个标题,很是值得玩味。
2008年,麦家凭《暗算》获得茅盾文学奖。2009年,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影《风声》大获成功后,麦家接连写出《风语》和《刀尖》两部谍战作品。然而,这第六部长篇小说却姗姗来迟,时隔八年才同读者们见面。
麦家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有过十多年在情报机构工作的经历,这是他创作《解密》等谍战文学的源泉。而他本人的成长经历,更是创作的宝库。以他童年见闻、对故乡的回忆为素材的《人生海海》展现了他丰富的内心经历和经验,确实值得一读。
独特的视角,讲述不凡的故事
故事中的爷爷说:“绰号是人脸上的疤,难看。但没绰号,像部队里的小战士,没职务,再好看也是没人看的,没斤量的。”而这位“谜一样的男人”绝非等闲之辈,他有两个风牛马不相及的绰号,一个是“上校”,一个是“太监”。
所谓“上校”是源于当事人担任过国民党军队的上校,可是他也曾救过解放军的大领导。所谓“太监”则是源于人们对于他身上某个器官的好奇。这个器官原本并无稀奇,然而却被民间传闻染上别样色彩。一种说法是军中犯戒导致器官缺失后的忍辱偷生,另一种说法是在战争时胯下受伤。
不论何由,总是引得人们种种好奇。村里人老爱往他的私处瞄去,连瞎子都想逮着机会让他的隐秘暴露在全村人面前。最终,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村民设下圈套,结果自然是发现了“上校”的惊天秘密。的确“上校”并非“太监”,但余下的谜团带来的是更多的困扰。
破解“上校”秘密的人被割了舌头,还被挑了手筋脚筋,变成残疾。但即使是这样,“知情人”也不忘记造谣报复,说“上校”腹上有刺字,是犯人。“我”的爷爷怕村里人把脏水泼向和上校关系很好的父亲身上,不惜将“上校”行踪提供给公安,最终导致“上校”落网。
村里人知道爷爷的行径后,都开始打击“我们”一家,最后爷爷被逼上吊自杀,而“我”则远渡西班牙,父亲独自守着老屋。时光荏苒,当“我”成为小有成就的华侨企业家回乡后,才得知“上校”最终还是被村里人逼疯,理由依然是那个“不可说的秘密”。
在去看望晚年已疯掉的“上校”时,“我”终于看到他小腹上的那排刺字,也明白了“上校”为何终其一生也摆脱不了这块心病。最终,“我”成为“上校”的送终人。看似梳理归纳起来非常简单的故事,却有着异常跌宕起伏的波澜,需要我们的读者们细细品玩。
精巧的设计,让故事更加鲜活
看似平凡的故事,却融入了作者麦家的精巧设计。“‘上校’不仅在战场上技艺超群,还有超出常人的生理,而这伟大的生理功能,不仅酿就了他的喜剧,也铸就了他的悲剧。”这个最不可描述的地方,有着极其荒唐和屈辱的内核,有着刻骨铭心的沉痛,以及对国对人的忠诚。
正如作者所描述,“上校”是孤独的。那隐蔽的力量,原本可以为生命增添欢愉和荣光,也可能是他曾经的骄傲放纵,然而却最终变成不可说的秘密,甚至可以算是一种令其感到屈辱的事情。是环境变了,还是人性变了?
人生海海,是生活摧残了他,或许是那个时代才有的“荒唐”。文明的进步,也是需要踩过鲜活的实例,即使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却是推动进步的答卷。“上校”在面对现世生活中的种种,社会的眼光以及逼迫,最终穿越生死恐惧,看破世态炎凉,大彻大悟,笑傲江湖。
“上校”的原型其实来自作者麦家童年的见闻。一切源于他与同学在生产队劳动时所看到的挑粪老人,他的样子极其落魄。稍大点的同学告诉麦家:“别看他现在这样,他以前可曾上过朝鲜战场。打仗的时候……男人最重要的地方受了伤。”这大概就是文学的种子素材吧。
而故事中人物的经历,却与麦家在村里所受的待遇相关。那个时代,人们的经历受到政治地位的严重影响,作者家里更是在政治上“低到了泥土里”。他受过整个村庄的歧视与孤立,父亲总是用粗暴的方式待他,也最终让他选择逃离。想想,这与书中的故事何其相似。
时代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构成特定的行为特征。那不为普通世人理解的“奇人”活生生地在我们身边,却引发人们的“野蛮”行为。那种来自世俗的冒犯令人读到的不是恶意,却是深深的悲悯。
而所有的一切,都在书中那人丁兴旺的故乡里,由各色人物粉墨演绎。这里除了出奇古怪的“上校”,还有鬼里鬼气的爷爷、智勇双全的老保长、可恨又可悲小瞎子、重情重义的父亲……故事交织出美与丑、善与恶、生与死等复杂的人生内涵,也深深刺激着看客的神经。
画外的弦音,人性真美的展现
小说中看似虚构的真实是更高级的真实,那些感同身受的记忆,才会唤醒读者更真实的内心。麦家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晚年的“上校”是父亲的晚年。虽然小说的“主角”是“上校”,但围绕他却展现着“我”、父亲、爷爷三代人的价值观。
比如,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现实生活中的家长同书中的父亲一样,经常会采用简单、粗暴、严厉的方式,把孩子当作成人来看待。一些教育理念的书籍甚至会告诉我们,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有着自己的世界观,对孩子成长的过分干涉,会引来巨大的叛逆和反弹。
然而作为家长的我们,往往也都会有这样的经验:青春的孩子是把刀子,也是面镜子。你若和孩子来硬的,那你肯定硬不过他们。小时候,他们会用哭闹抗议,而长大了则会各种言语、行为反抗。如果你按兵不动,稍加引导,可能效果更好;如果你强加利刃,收获的只有自己的一败涂地。
又比如,在家庭亲密关系上,我们经常会如同书中的爷爷般“护短”。这种“护短”并不必然带来好的结果,有时可能适得其反。人前大道理一堆的爷爷,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护短”,然而最终敌不过村子里的“斗争”。那些荒诞的流言,不能推动村民的进步,却酿就了几代人的悲剧。
老一辈人的老经验也需要适应新形势,而亘古不变的只是“道”。生活中一时的“得失”并不代表什么,但底线失去了,那也就败了人生。生活的潮起潮落本是平凡,人们最需要做的是寻求“心安”。所谓“心安”并不像爷爷那般本我和自私,而是顺应了“道”。
故事之外仍然是生活。现实中,的确有些如“上校”般优秀的人被群体的舆论碾得粉碎。这样的生活总是让我们看清事实的,可爱又可恨。“上校”最后被逼发疯,也意在守护那份“秘密”,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种忠诚与高尚。
小说最后通过“我”的照顾陪伴,使得那个“秘密”见诸于世,也是对“上校”所守护的“解放”,进而实现了“上校”的“英雄主义”。
人生如海潮,有起也有落。正如《爱拼才会赢》中唱道,“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命,总麻要照起工来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在这跑不掉的人生中,我们应该相信作者所说的“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叫勇气”,以更好地姿态,在海海人生中漂亮地活着。□徐捷
|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