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情感
车枳匠
【发布日期:2020-06-17】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一天,在涵江集奎古道的老街上,我发现这里有一家百年车木店,一个中等身材,年过花甲,皱纹满脸的车木匠端坐在简陋的木架子上,一根粗麻绳绕过两条木棍接在轮轴上,车木匠两只脚踩在木棍上一上一下带动车木旋转,一边手持特制刀具在车木里的木头车制成所需的形状。
  我驻足跟前,有一种从心里深处的呼唤踏着心动而来。车木,莆田方言叫“车枳”,指的是用刀去削旋转着的木头,加工出来的是圆木件。只见车木店内的地板上堆满了用于加工车枳的木材,储物柜里摆着许多车木用的工具。工作台上一根未经打磨的木材在轮轴的带动下飞速地旋转,车枳匠动作娴熟在这高速旋转的木头上仔细地打磨起来,木粉扬落。车枳匠利用简单的转动机械,主要手艺在于双手的力道、力点的自如控制,从原始方形开始加工,通过削刀的左右移动及力度的配合,逐步形成椭圆形状。他不断变化削刀与木块的角度,配合脚对转速的控制,形成更深更有幅度的线状,利用线圈工具,刻出中间的花纹。进一步加工前端,接近成品,最后的加工,成品好像用于木楼梯(或其他木制家居)的装饰护栏。
  店前有几位年近古稀,头发稀白,身体硬朗的老人或坐、或站着,闲聊着生活琐事。车枳匠在休息时,端起工作台边一个布满茶垢的杯子饮了一口,听着老人们闲聊,偶尔也插上几句。我问车枳匠怎么称呼?店前一位老人插话说:“师傅叫曾绍强,人称‘车枳强’,家传车枳手艺在老街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他在这间狭小破旧的店门前,干这个行当已有了五十多年。” 曾家世代以车枳为生,但“车枳强”的父亲只希望他能好好读书。可惜他从小就不喜欢读书,为此也没少挨大人骂。8岁那年,他看到父亲赶制一批木陀螺,从此对车枳活产生了兴趣。一日趁父亲不在,他偷偷爬上工作台鼓捣起来,竟真把一个陀螺给做了出来,虽然做工粗糙,但是陀螺完整。之后,他的父亲就带着他正式学车枳。但曾父非常严格,一次要求他完成40件车枳制品,接下来是45件,下一次就要50件……为此,“车枳强”吃了不少苦头,但也正因为这样,几年后就小有名气了,后来,他成为古镇木器厂车枳社的职工,还当上枳木社的社长。
  祖传的好手艺加上自身的努力和多年的实践,使得“车枳强”练就了精湛的技艺,他制成的车枳成品整个精密度比较好,材料拿过来,他按你的要求一模一样的车出来。邻里乡亲们也是赞不绝口。改革开放后,木器社解体,他回到老街上,自己开店干起车枳加工,一直做到现在。
  20世纪60年代,车枳业在莆田盛行时,老百姓家中随处可见车枳制品的身影:装电灯开关的圆木饼、缠线用的木芯、房屋阳台、楼梯上护栏……“车枳”已然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记得在六十年代,在“老涵江”的家中,随处可以见到“车枳”制品的身影。车枳制品的使用,让车枳业十分繁荣,我记得在古镇的苍头社老街上有几家车枳店,也培育了一批优秀的车枳手艺人,这其中就包括“车枳强”。
  如今,像“车枳强”这样继续使用手工制作车枳的匠人在老街已经不多。现代化机械的普及使得车木的制作变得更加快捷和更具标准化。但是对于许多老街上老人而言,手工车枳更具个性化,因为手工可以按他们个人的要求去做,定制的车枳更能吸引他们。
  店前的几位老人还说,“车枳强”可以根据顾客需要车枳的形状,制作出来,或者是在制作中,需要修改的话,他能立马修改。但电脑机械打下来这样就是这样,手工车枳我们可以改一下,或者这里边大一点,前面大一点,后面小一点短一点都可以。车木匠从布满木粉的一个木箱中里,摸出了一件件车枳制品,有木陀螺、伞头、伞柄、刀柄、花瓶、盘子、养鸟棍、烛台、木鱼等,制作精巧。“车枳强”听着老人们的赞美,嘴角上扬,眼里有光。
  社会发展,万物更替。很多老手艺逐步消失,消失在人们的观念中,消失在机械发达中。“车枳强”告诉我,车枳行当很辛苦,却不是很赚钱,因此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这门手艺。对此,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老莆田的传统手工活,让手工车枳技艺一直传承下去。□李福生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