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前期货币政策总量宽松的逐步退出,信用扩张步伐也较上半年出现放缓迹象。 8月11日,央行发布的7月金融数据和社会融资统计数据显示,当月新增信贷社融规模均低于市场预期。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927亿元,同比少增631亿元,环比降45%;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6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068亿元,环比大降五成。 不少分析观点认为,整体看,7月数据反映出的货币增速回调、信贷期限结构调整、社融增量放缓等特点,反映出货币政策强调精准滴灌后,信用扩张步伐将有所放缓,但贷款社融结构会延续优化趋势。除了新增信贷社融不及预期外,当月新增存款少增较多,使得M2增速也有所放缓。7月新增人民币存款仅有803亿元,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少增28197和5617亿元。M2同比增速比上月末低0.4个百分点。 对于为何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少增较多,股市火热分流存款是一个重要原因。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7月新增人民币存款不足千亿,主要是因为在新一季度的初月,居民和企业存款通常转为表外理财,再叠加股市回暖、基金发行规模加大,对居民和企业存款进行了分流。 “7月新增居民、企业存款分别同比少增6163亿元和1600亿元,非银存款环比增加18000亿元,料与季初时点‘存款-理财’资金回流以及股市带来的资金入市相关。”中信证券固收团队称,整体看,实体经济信贷资金需求集中于中长端,或与“资金空转套利”治理以及经济复苏进程相关。从金融数据看,基本面回暖速度可能仍整体温和,而下半年信用扩张速度预计大概率继续放缓。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也表示,上半年宽信用速度快,背后是宽货币和信用扩张政策。超宽松政策回归常态后,宽信用本身动力不足。随着疫情影响消退,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才是既保证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又不会创造资产价格泡沫、扩大金融风险的两全选择,预计下半年宏观杠杆率的扩张将迅速放缓,同比增幅可能走平或小幅回落,宽信用步伐也将放缓。 温彬则表示,货币增速的回调、信贷期限结构的调整、社融增量的放缓,既与趋势性因素有关,也说明了货币政策精准导向逐渐发力,这不仅有利于对实体经济精准纾困,也有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下阶段,货币政策的重心将从总量宽松转向结构优化,降准、降息的概率降低,更大程度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