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社会
一位美术老师的美丽人生
【发布日期:2020-09-22】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钱碧云】
        2020年莆田市优秀美育教师获得者陈霖是莆田市外国语学校一名美术老师。他的学生郑欣悦在2020年高考中,以莆田市文科榜眼、福建省文科第16名的好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作为一名“界外底”的美术老师,能有如斯作为,奥秘呢?
  作为长期躬耕乡村美术教育一线的教师,陈老师始终以其勤勉的精神,独特的视野,走出了一条成功的美育之路。18年来,他扎根乡土文化,创新教学模式,不仅以其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提升,而且达成了“以美育人”的教育目的,让“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根本教育任务,在课堂上实现生根、开花、结果。
  据悉,郑欣悦今年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她初中三年受到陈霖老师的艺术熏陶分不开的。陈老师发现她对美术比较感兴趣,而且天资聪颖,便为她量身制订学习计划,并经常给她“开小灶”,利用业余时间为其指点迷津……为此,今年教师节前夕,她特地给陈老师寄来贺卡,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有温情的陈老师不但关心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对那些“不感冒”的学生他也不轻言放弃。有一堂美术课,陈老师正兴致勃勃地给同学们讲课,有一位学生在下面偷偷玩乒乓球,不小心把球给掉到地上,发出乒乒乓的响声,影响了课堂秩序。就在这个学生准备挨骂时,陈老师却让他把乒乓球捡起来,然后引导他根据乒乓球的形状发挥想象去创作出一些艺术品,比如可以彩绘出表情包,可以画出“哆啦A梦”的呆萌头像等。
  老师的温情不经意间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从那一天起,这位学生上课时再也不会吊儿郎当,而是专心听讲,用心学习。正是他的满脸热忱,才让他成为“最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
  为了让学生能深刻体验地域文化特色的美术精华,他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编写出校本教材《妈祖美术》,并获得2016年莆田市中学美术优秀校本教材一等奖。他还就地取材,利用学校地处海边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收集一些石头原料,精心绘制了一幅幅精美的石头画,并编辑整理成《“石”纷精彩》的校本教材。
  2019年莆田市第9场教学公开周在毓英中学举行,陈霖老师带来他的《“石”纷精彩》公开课。陈老师的课风趣生动,且注重对学生创意新思维的培养,师生互动活跃,洋溢着浓浓的艺术氛围,受到前来观摩的莆田市进修学院、擢英中学、青璜中学、毓英中学等校老师的一致好评。
  2020年新春,在全民战“疫”中,涌现出的许多感人事迹,激发了陈霖老师的创作热情。他以石头为载体,精心创作了一幅幅精美的以“抗疫”为主题的石头画作品,并将这些画作,编辑成一部《中国抗疫石画图鉴》。如此独运匠心、异彩纷呈的石头画在社会上产生了轰动效应。厦门大同中学诗歌报主编陈丰辉老师看到报道后,主动联系陈霖老师,为这些防疫石画配诗。诗画携手,歌颂抗疫英雄,礼赞战疫精神,怎不令人拍手叫绝?据悉,厦门市图书馆邀请陈丰辉老师做了2期诗歌讲座,分别为《诗仙李白的追星往事》和《写诗其实很好玩》,均采用陈霖老师的石头画进行配诗讲解,生动风趣,深受学生们喜爱。
  有道是:有播种就会有收获。18年来,始终坚持在美术教学一线工作的陈霖,组织学生开社团、办画展。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不少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 2014年指导王雅娜同学参加莆田市第11届中小学生艺术比赛,荣获初中组素描二等奖。2015年他指导郑凌宇参加第30届莆田市青少年科技创新科幻画比赛,荣获三等奖。2016年他指导郭晨菲参加莆田国际雕塑艺术展,荣获三等奖。2017年他指导林雅蕾参加全国第3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绘画,荣获一等奖。2017年他指导郑婕参加莆田市第3届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荣获绘画类一等奖。2020年高考,他的学生林瑾以美术艺考生考上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校本开发、教学创新是陈老师的强项。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他不断追踪教研信息,潜心钻研,虚心请教,教学水平水涨船高。2016年,他撰写的论文《农村美术手工课的创新法初探》入选《2016年度市直学校教育教学论文汇编》。2017年,他编著的校本教材《莆田市民间工艺美术——漆器》参加莆田市中小学校本评选,荣获二等奖。2018年《有创意的字》荣获市级优质课。2019年莆田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美育专项培训,被评为“优秀学员”。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