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场工人,他们以盐田做纸,盐耙做笔,汗水做墨,书写自己洁白无瑕的人生。现任莆田盐场十一工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的林金粦便是这样一位接地气的基层干部。 1986年12月,林金粦初中毕业后,为了生计毅然接过父亲手中的盐耙,成为全家第三代盐工。也许受到上辈人奋斗精神的熏陶,他热爱盐工这份工作,吃苦耐劳,积极肯干,而且头脑活络,年轻有为,由于成绩突出,2003年林金粦从场部服务公司被委任为十一工区党支部书记、主任。 上任伊始,林金粦化问题压力为工作动力,他以工区为家,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 作为工区党支部书记,他充分认识到党建工作在企业中的引领作用,为此,他积极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型企业建设活动,努力探索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的新思路,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努力查找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新时期做好工区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为盐场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思想支撑。 作为工区主任,他深谱“发展是硬道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创新,企业才能快速持续发展”。密切联系实际,锐意进取,攻坚克难, 各项工作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他大搞滩场技术改造,几年来共改造蒸发区面积4000公亩、结晶区面积1000公亩, 有效提高设备利用率。他大力开展“增产节支”竞赛活动,组织职工修整坨地,清挖坨沟、卤井淤泥,利用废杂石铺设扒盐道750平方米,节约投资5万多元,使盐场面貌有了很大改观,设备利用率得到明显得高,蒸发能力大幅增强,单产原来每公亩由原来的0.8吨提高到目前的1.2吨。 被人们誉为盐业战线“孺子牛”的林金粦,事必亲躬,带头苦干。在改造蒸发区、结晶区及开展“增产节支”等活动中,他既是组织者、领导者,也是监督者、劳动者。成天泡在工地上,与大家同挖一条沟,同扛一块石,心往一处想,汗往一处流。都说,领导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大家伙儿看到头儿都这么拼,谁还敢偷懒?大家越干越欢,洒下的汗水理所当然凝结出来丰收的果实。 作为盐场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的十一工区,要担负着1.5多万吨的食用盐的调运及供应任务。为使首批高端盐产品投放市场,林金粦秉持“健康新概念”的理念,严把“天然高级日晒盐”整个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务必符合绿色认证的有关要求和标准。为此,能组织工区干管及加碘组、塑焊组人员40多人进行严格培训。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接站、调运、入库、检验、发货等每一个环节,他都要全程介入,亲自监督,确保盐产品安全。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他能时刻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把“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自己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多措并举,狠抓落实,从而使这里生产的食品盐成为真正的绿色产品而备受广大市民的欢迎。 林金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为此,2016年他被莆田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如今,在十一工区,“争先创优”“增产节支”活动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