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焦点
1.5亿红包发放 1000万人参与 50万人使用 数字人民币支付生态的未来畅想
【发布日期:2021-03-30】 【来源:财经】 【阅读:次】【作者:】
    晚报讯  3月25日,发改委等多部门印发了《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快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推广,优先选择部分新型消费活跃的城市进行试点,着力提高金融运行效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
    《链新》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数字人民币已经在深圳、苏州、北京、成都四大城市进行了七轮红包试点,共发放数字人民币近1.5亿元,近千万公众参与抽奖,超过50万人领取并使用。
    整体来看,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工作是本着“成熟一处,试点一处,覆盖面逐步扩大,并发量不断提升”的节奏稳步推进。在应用场景方面,根据人民银行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初,数字人民币共拓展试点场景近5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
    今年,多个城市在相关规划中提出要争取“数字人民币试点”,一场试点争夺战由此开始。
    官方表示,我国数字人民币定位于M0,属于零售型CBDC,采用双层运营模式、不计付利息。央行注重从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金融发展、金融稳定等方面评估数字人民币的可能影响,确保相关设计不会对现有货币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传导产生大的冲击。
    但是,市场一直担心数字人民币被广泛应用于支付体系后,或将对第三方支付机构产生巨大冲击,并最终取代现金和支付APP。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曾解释,微信支付、支付宝和数字人民币不在同一维度上,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是金融基础设施,是“钱包”;而数字人民币是支付工具,是“钱包”的内容。数字人民币发行后,消费者仍可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只不过“钱包”里装的内容增加了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
    穆长春表示,随着移动支付日益普及,央行需要推动支付体系与时俱进,通过顶层设计推出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只是“人民币的数字化”,而不是寻求替代哪一类支付方式。
    也有行业分析师猜想,未来DCEP一定会与微信钱包,支付宝钱包互联互通。“伴随DCEP业务的推广,互联网公司甚至可能会直接应用央行数字货币技术重新架构自有钱包系统,从而成为与银行的等同的数字货币副中心之一。”
    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工作的稳步推进,也有人担心央行掌握用户交易信息,侵犯用户隐私;还有人认为数字人民币的匿名特性将导致数字人民币成为犯罪工具。
    针对上述担忧,在3月20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穆长春表示,可控匿名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匿名,要满足合理的匿名支付和隐私保护的需求;第二层含义是可控,在保护合理的匿名需求同时,也要增强对犯罪行为的打击能力。“央行数字货币的匿名是以风险可控为前提的有限匿名,完全匿名的央行数字货币是不可行的。”
    穆长春表示,目前的支付工具,无论是银行卡还是微信、支付宝,都是与银行账户体系绑定的,银行开户是实名制,无法满足匿名诉求。数字人民币与银行账户松耦合,可以在技术上实现小额匿名。“数字人民币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在现行支付工具中是等级最高的。”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