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业聚人。今年盛夏,莆田涵江区德濠智造谷项目首批标准化厂房已拔地而起,成为这片热土上产业升级的耀眼地标。这个省级重点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70天,创集团所有项目中最快落地案例;从开工到首批厂房竣工仅259天,较计划提前两个月,创下令业界惊叹的“德濠速度”。 “德濠速度”的背后,是集团投资信心的“指数级跃升”。去年以来,德濠集团在莆签约(意向签约)规模呈爆发式增长,从单一项目扩展至11个项目,覆盖涵江、城厢、荔城三区,总投资超百亿。德濠创始人陈建静坦言,“从最初的‘被动接触’到深入‘心动考察’,再到被莆田优越的营商环境所‘感动’,最终演变为‘冲动地’持续追加投资。” 招商破冰:从观望到百亿投资 时间拨回2024年,作为布局全国40城、手握70多个产业园项目的行业巨头,德濠集团对项目选址标准极为严苛,一开始对莆田的投资尚持观望态度。 转折点始于涵江区招商专班的“破冰行动”——涵江区领导带队驻点温州,以“不成功不撤退”的决心叩开德濠大门,通过多轮深度对接,莆田国家级高新区的产业升级潜力,更以“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承诺叩开企业心门。 “当时对莆田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产业阶段,但涵江招商专班用数据和案例证明,这里既能承接鞋服产业的智能转型,更能为新兴产业提供成长土壤。”德濠创始人陈建静回忆。随后德濠集团的实地考察也印证了这一点:涵江区深厚的产业积淀、优越的区位条件,叠加国家级高新园区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双重引擎”驱动,正加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蓬勃崛起。 这一强劲的发展态势与不可限量的潜力,精准契合了德濠集团的战略蓝图,最终赢得了决策层的深度认可,成为其追加百亿投资的关键基石。 效率提升:莆田速度的服务生态 “你来投,我来办!”这句承诺在涵江不是口号,而是被拆解成具体改革举措。通过并联审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五证实现“一次申报、同步出证”,审批时限压缩40%;1087个政务事项纳入“一窗受理”,企业提交材料减少50%;94项“跨省通办”事项打破地域壁垒。这一系列“审批瘦身、服务强身”的举措,勾勒出高效温暖的政务服务生态。 数据背后是看得见的行动。以往德濠项目从签约到开工,短则半年、长则一年,而在涵江,这一周期被压缩至70天,成为集团所有项目中落地最快的案例;从开工到首批交付,仅用259天,再较计划提前两月。这背后是一套颠覆常规的服务体系——专项服务小组从土地审批到竣工验收全程护航,发改、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践行“马上就办”,将多项审批流程并联推进,创下“拿地即开工”的加速度。 正是这种“企业吹哨、部门报道”的服务生态,彻底点燃了德濠的追加投资热情,并推动其角色从“试水者”跃升为“推广者”。2025年,德濠集团调整全国布局,毅然暂缓其他区域投资,加大涵江、城厢、荔城的投资落地,进一步拓展秀屿和仙游的投资洽谈,将全部的精力、财力和人力聚焦于莆田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 “德濠将继续扎根莆田、投资莆田,与莆田共享机遇、共促发展!德濠坚信:项目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莆田强。当下的莆田,是真正的投资价值洼地,机遇难得,诚邀大家把握良机!”年初,德濠创始人陈建静在莆田市民营经济暨产业发展大会上信心满怀地说道。 产城融合:打造有温度的产业社区 这座颠覆传统的产业园,从规划之初就突破了工业园的固有框架。以3.5层立体厂房重构空间逻辑:通过垂直化设计将容积率提升至2.8,较传统模式提高40%;750至10000平方米的灵活单元,既可容纳初创企业的“轻资产试水”,也能满足企业的“整层定制”;50年独立产权政策,更让企业吃下“长期扎根”的定心丸。 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德濠将人文关怀注入产业社区的每个细胞。配备占地5000平方米的体育公园成为福建省首个拥有专业运动设施的产业园。标准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五人制足球场,让95后技术员林伟杰感叹“下班能打半小时球,感觉不再是冰冷的厂区,而是有温度的社区。” 作为福建省重点项目,德濠智造谷正以“鲶鱼效应”激活区域经济,为莆田提供了可复制的“产业升级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