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焦点
革命老区东潘村 :昔日“界外底” 焕发新活力
【发布日期:2021-05-20】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钱碧云】

  

        去过东潘村的人都说,东潘这些年的变化太大了!日前,记者来到东潘村采访,大老远就看到东潘村宽阔平坦的街道两旁,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商铺超市次第开放,房前屋后林荫匝地,水泥村道纵横交错,各种车辆来回奔跑,沟渠池塘清澈见底……

  东潘村位于秀屿区月塘镇东南部,区位独特,有山有海。作为曾经的革命老区村,东潘村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早在1934年,莆田沿海游击队曾在坂尾崇福寺草坪埕重新成立,参加成立大会的有时任中共莆田中心县委领导人王于洁、潘涛、陈建新、黄国璋等,游击队员由潘涛统一领导。后来,这支队伍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莆田沿海开展农民运动、抗日救亡、反“三征”斗争的主力军,尤其是东潘村的郑亚错,牺牲时年仅28岁。如今在东潘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村党支部正带领广大干群,沿着先烈的足迹,续写东潘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作为人多地少的“界外底”,东潘人是如何迈上发展的快车道?村党支部书记潘国华感触颇深地说:“好风凭借力……”
  据介绍,2006年,东潘村被列为莆田市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2年又被列为莆田市首批“幸福家园”试点村。东潘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以宜居休闲新农村为功能定位,委托福建省村镇建设发展中心进行编制,形成“一轴、一带、一心、四区”的村庄规划格局。所谓“一轴”,即以贯穿村庄东西的主干道为主轴,使之成为连接东潘村与周边村镇的纽带;所谓“一带”,即依托村庄内部流域,打造一条景观带,“一心”即按照“十个一”标准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四区”即以各自然村为基础,形成四个相对独立的居住片区。经过多年的持续奋战,该村总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党建主题公园、党群服务中心、东潘善治公园、东潘小学、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电子警察村庄、主干道拓宽路面、河道及周边环境等20个项目。
  村两委在做好美丽乡村这篇文章外,还十分注重抓好经济建设。水产养殖和农业种植是东潘的主导产业,全村约1000亩的养殖面积,主要养殖蛏、海蛎等,年均产值可达600多万元,成为村里的一大支柱产业。村党支部还积极探索产业振兴思路,利用“抛荒土地”发展特色农业,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成立东潘乐农合作社,群众通过土地或资金自愿入股,将现有抛荒土地资源进行整合,由合作社进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经营管理。此外,村里还对接台湾农业企业,引进能源经济蓖麻新作物,成为农业增产增收的新财源。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村党支部还将改善村居环境作为党建责任清单的重要内容,他们在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同时,大力开展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墙面美化、村道亮化等惠民改造工程,使村庄整体面貌显着改观,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这个曾经的“界外底”已蝶变为美丽的新农村。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