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是对老人最好的关怀之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于跃怡表示,诉说是一种释放,它能起到纾解情绪的作用,若能给予建议、进行情感交流,对身心自然会更好。专家指出,在与老年人沟通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原则,才能成为一名好的倾听者。 有耐心。晚辈在跟老人沟通前,一定要先观察他们的状态,同时注意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心态,才能温和耐心地进行交流。不要在自己烦躁时,将不良情绪转移到沟通中,如果可能的话,可以换个时间与老人交流;如果老人此时确实有倾诉需要,就尽量做到少说多听。 有应答。对倾述的老人给予适时应答,会让他们产生一种被认真倾听的感觉。可以给出一些建议,或简单附和几声,甚至只是回复“嗯”“啊”这样的语气词,也比一声不吭要强得多。 将心比心。不论是年老所致,或是疾病影响,一些老人确实会有表述不清、说话重复啰嗦等问题,此时一定不能表现出急躁和不耐烦。想象一下自己年老后,或许也会面临同样的困境,进行换位思考,尽可能做到共情。 迁就老人,不争对错。老人心思敏感、易起伏,不能以绝对的理性去处理问题,而是应该迁就他们,否则很容易激化情绪。对老人说的话,尽可能顺着,不指责这里不对、那里有问题;对他们所表达的不满,尽量附和,以安慰纾解为主,很多时候,老人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稍加抚慰就能平复。 重视眼神、肢体交流。如今通讯发达,很多老人学会了使用微信,通过文字或语音留言,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倾诉需要,但面对面的交流仍不可替代。面对面时,应当重视眼神的交流,适时进行肢体碰触,比如拉着老人的手,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情感。 于跃怡说,认知障碍类疾病早期主要体现在记忆、语言、视空间、精神行为、执行能力五大方面,其中很多症状能在沟通中暴露出来。因此,在与老人交流时需仔细留意,若发现他们有以下明显改变,最好及时就医:对最近发生的事,总是记不起来;听不懂较长的句子,总是答非所问;说话突然变得不流利;情绪极易烦躁、长期低落等。 中国心理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王一牛呼吁,除了家人、亲朋给予老人更多关怀外,更应培养专业性人才,并下沉到社区,让老人获得更多专业的倾听服务。
据《生命时报》张芳
|